網路投票,還剩多少真民意?
- 發佈時間:2015-11-16 16:06: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西安11月16日電(記者蔡馨逸 楊一苗)這幾乎成了每個人都被迫捲入的無聊“遊戲”:
一邊是網路投票活動的參加者不得不竭盡全力拉票,一邊是朋友圈成了拉票圈,不情願卻不得不被“人情綁架”……一場“博弈”下來,各方皆是身心俱疲。
此起彼伏的各種網路投票,越來越多的各種“人情票”、“金錢票”。人們開始質疑,網路投票,到底還有多少真民意?
不會上網、沒人脈,想要勝出有點難
最近因參評一項鄉村教師獎,在鄉村小學任教過12年的張華,第一次接觸了網路投票,也因此增添了一樁煩心事。
據這個獎項評選陜西地區承辦方相關負責人姬娜介紹,該活動將在陜甘寧雲貴川六省評選出100位優秀鄉村教師,每位獲獎者獎勵10萬元。陜西有81位教師入圍初選,從中選出50位進入下一輪。其中,先由微信投票選出40人,再由各地市記者走訪推薦産生10人。
“我不會上網,家裏沒有電腦,智慧手機也是去年才開始用,很多功能還不會。”張華説。網路報名、微信投票,對她來説都是難事。
請列印店老闆幫忙填寫電子報名錶,麻煩朋友做了投票連結裏的自我介紹,又找同學教自己如何投票……整個網路評選中,只要需要上網,張華就得求助他人。
當張華從朋友口中得知評選有微信投票環節時,投票已進行了10天。那時她只得了87票,而第一名已經接近一萬票。看著巨大的票數差距,張華內心糾結,既拉不下面子在朋友圈裏大張旗鼓地拉票,又怕票數差距越拉越大。輾轉反側幾日,張華還是把投票連結轉給了弟弟和幾個要好的朋友。
“現在的網路評選像是在拼人脈,誰拉到的人越多票就越多。我們認識的人太少,力量太小。”張華的同學劉改梅説,“而且,我們這地方本身就落後,很多朋友根本不會用微信,即使用微信,還有好些人不會投票。”一收到投票連結,劉改梅立刻發動微信上的好友投票,卻收效甚微。在網路評選中獲勝,對於張華來説很難。
講人情、發紅包,不想投票有點難
前段時間,北京的中學教師張芯,因為同事的女兒參加所在單位“十佳員工”的評選,一連五天在該同事的“動員監督”下,為其女兒投票。
“其實我根本沒見過同事的女兒,只靠評選頁面一百多字的工作表現介紹,也無法判斷她是不是優秀。正常情況下,我肯定不會投票。”張芯鬱悶地説,“但是同事就在旁邊看著,怎麼好意思不投。”
在“人情”的裹挾下,本意是徵集民意的網路投票,卻成了“綁架”意志的“繩索”。
一天最多收到過十幾條投票連結,看著自己的“朋友圈”被刷成了“拉票圈”,剛參加工作的白領何玥萍不勝其擾,但又無可奈何。“現在的拉票方式也是花樣百齣,防不勝防。” 何玥萍説,最近流行先發一個紅包,等大家搶完紅包,再發投票連結。畢竟“拿人手短”,大家只能幫忙投票。
“最萌寶貝”、“明星員工”、“最具創意設計”……何玥萍參與過的網路投票種類繁多。起初,她還認真了解活動和候選人的情況,後來拉票的人越來越多,她就只是機械地打開連結投上一票,完成任務即可。
“最近接觸到的投票活動被孕嬰店和照相館搞的商業投票席捲了。” 何玥萍説,“這樣沒意義的商業活動,我實在不想參與。”
儘管打心眼裏不認可投票活動,礙于朋友的面子,何玥萍多半還是投上了“寶貴”的一票。但是,對於是否把投票連結轉發到朋友圈,她經常犯難:“在朋友圈轉發一條自己都認為沒意義的投票連結,打擾了朋友,可是不轉,又沒法給拉票人一個交代。”
“人情票”、“金錢票”,體現真民意有點難
在百度新聞搜索“網路投票”,即刻出現60多萬條投票資訊。然而,在“人情票”、“金錢票”的衝擊下,網路投票的結果還能否代表真民意?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來向武認為,網路投票讓全民參與,在廣泛徵集民意的同時,也給每個候選人創造了“拉外援”的機會。“人情票”的出現在所難免。
除了“人情票”,靠網路投票公司刷出的“金錢票”更是讓網路評選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百度一搜“網路投票公司”,就能從2萬多條結果中輕鬆選擇一家“安全、快速、票數一路領先”的投票公司,由這些公司代為進行網路投票、微信投票、短信投票等。記者以微信投票為由諮詢了一家投票公司,得到的報價為每1000票600元,客服還一再保證,所有投票都是人工操作,絕不存在任何刷票跡象。
近年,關於投票公司染指“最美教師”、“身邊的好青年”等活動的報道屢見不鮮。也有曾經參與投票的人質疑:“網上專業刷票的那麼多,我們這樣一票票的投有意義嗎?網路投票有多少公信力?”
來向武認為,網路投票中存在的“拉票”、“買票”行為,導致其最終結果和真實民意間往往存在偏差。
此外,一些網路投票的背後往往還存在著商業利益。一些評比在投票前必須先看大段的廣告或者關注相關公眾號。業內人士認為,不少商家把網路投票當成了活動擴大影響、聚集粉絲的行銷手段,並不在乎評選結果是否真實。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燕表示,目前網路投票魚龍混雜,有官方活動,也有商業活動,更不乏一些打著評選的幌子背地裏以斂財為目的暗箱操控結果的活動。民眾很難判斷評選活動的含金量。長此以往,將降低正規網路評選的公信力,沖淡正規評選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