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解讀:共用“十三五” 13億人一個都不能少

  • 發佈時間:2015-11-16 15:56: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為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明確指向。其中,創新是動能、協調是基調、綠色是底色、開放是大勢,而共用則是發展的目標,既是“十三五”的重要出發點,更是“十三五”的最終落腳點。民眾獲得感的維繫和提升,必然要在“十三五”共建共用中得以體現。

  相對於生澀的政績單,“獲得感”三個字恐怕更具民生溫度。改革發展取得再大的成果,如若不能轉化成民眾的幸福感受,恐怕也是徒然——忘卻了初心的奮鬥,走得再遠,終究也可能是迷途。“十三五”規劃建議鄭重將“共用”列入五大理念當中,深刻地表明:中國的改革發展,始終沒有忘記民為邦本的初心。

  共用發展的基礎來自於創造價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更的決定性力量。“十三五”正在展開,我們在守望果實的同時,也應該做到人人參與改革,共同聚力發展。共用並不意味著坐等摘果實,而是要全民參與到耕耘、播種、澆灌的過程中去,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孕育更大的發展成果。沒有耕耘哪來收穫,共用“十三五”必須建立在共建“十三五”的基礎之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就是為了發掘更多的共建潛能,收穫更大的發展成果。

  共用發展的目標在於製造福祉。堅持共用發展,就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國家強大不是真強大,國庫豐盈不是真富裕。只有讓人民不斷富裕起來,民眾享受更多發展帶來的福祉,民生境遇有更大的改善,共用的發展理念才能得以彰顯。這就要求改革要不斷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要求發展不可偏離民生的根本。實現全民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是共用發展的目標所在,也是未來檢驗“十三五”發展成效的重要尺規和主要依據。

  共用發展在於效率,更在於公平。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國家的“獲得感”越來越強烈,而公民的獲得感似乎存在差異。尤其是對於那些貧困地區的民眾而言,獲得感之微薄,很難與不斷崛起的大國相匹配。先富帶動後富,共富的實現則在於共用。全會提出“實施扶貧攻堅工程”,就是為了填上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這塊最大的短板,為實現全面小康掃除最大的障礙。當然,要進一步實現共用,還應該持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打破城鄉二元體系,實現均衡發展。只有社會公平得以更好實現,共用發展的目標才能得以更加順利地達成。

  共用發展的實質,就是更好地造福民生。毋庸置疑,經過此前的改革發展,民生有很大的改善。但改革發展無止境,民生改善無窮期。必須認識到,不同的階段民生問題的側重應該有所不同:普及了義務教育,實現教育資源平衡和提高教學品質成了新的重點;老百姓能夠看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又成了新的要求;溫飽問題解決後,人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如何提高,又成了新的任務……改革發展是動態的,民生訴求也是動態的,只有不斷順應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共用發展才能牢牢繫於民生,為民造福,真正提升民眾獲得感。

  讓人民群眾在“十三五”推進當中共用發展成果,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共用發展的理念,體現了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的宗旨。在共用發展的理念引導下,隨著全面小康的實現,不僅“不讓一個掉隊”,在共用發展成果的時候,更能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張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