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舞臺很大,我要去走走

  • 發佈時間:2015-11-16 05:29:4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丹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創造了超過912億元的成交額。這張堪稱“逆天”的成績單,一方面展示了中國內需市場的強勁活力,另一方面透視的是:創業型經濟越來越成為推動國內經濟命脈的一方“神器”。

  創業,已不是一個個高高在上的神話傳説;創業,隨著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轉為一個個普通人的奇思妙想。好比11月13日在杭州舉辦的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創業的人群不斷拓展、創業的項目品類愈益豐富、創業的技術手段越發令人驚嘆。

  創業的舞臺很大,應該去走走。

  跳出井底的“蛙”

  拿到決賽項目名單的時候,記者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Wash Today”。這個為大學生提供一站式衣物清潔服務的創業項目,曾因定位精準以及用戶二次使用率達到79%,成為本次新媒體大賽O2O專場的冠軍,現場還PK掉了另一個洗衣項目。而這一次的全國總決賽上,“Wash Today”又遇上了兩個同類競爭對手。

  有人笑稱:“就看誰的衣服洗得好了!”其實仔細看這三個項目都已在各自細分領域做得不錯,如果沒有全國性的競爭平臺,誰都沒法看到市場的另一番天地:洗衣的服務人群可以是校園裏沒有洗衣機的大學生,也可以是渴望個性化服務高端人群,洗衣甚至可以拓展到衣物修整、衣物搭配等相關領域。

  這是一場極為殘酷的戰役,只有做一隻跳出井底的“蛙”,才能成為創業大潮中最終的勝利者。5月到11月,2015中國新媒體大賽走進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收到近500份創業項目報名錶,其中145個項目登臺路演。走到總決賽時,還剩28個競技名額。

  從記者跟蹤報道的杭州賽區總決賽、O2O專場比拼到全國總決賽,可以清晰地發現:比賽的殘激烈程度不斷提高,創業者們的年齡從80後、90後為主延伸到60後、70後,創業的項目從開發一款為實體店行銷的APP到出現顛覆人們生活方式的産業和技術革新。

  “在輸入密碼的環節只需拿著手機在空中畫出事先設定的移動軌跡,系統會根據你的筆畫和力道判斷是否是同一位用戶登錄,辨識的準確度高達99.2%。” 這個來自台北的“AirSig空中簽名”團隊斬獲了本次大賽的桂冠,他們的路演過程猶如電影《諜中諜5》中的步態識別密碼走廊,充滿科技感,而這些創業者對於加密認證應用設計的變革,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值得欣喜的成果。

  一顆初心到底

  譚美紅的出場總和大多數人不太一樣。這位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大嗓門,步履輕快,每次出場的標配就是一部用數據線連著的手機。

  “請大家看螢幕,下面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我們的産品。”和第一次在杭州賽區見到譚美紅時有很多不同。首先,她儼然蛻化成了一位能説會道、不懼“大場面”的演講高手;其次,她帶來的産品由一個變成了三個;還有,她的團隊從幾十人變成了140多人。

  半年,給了譚美紅團隊太多的改變。但有一個始終沒變,是譚美紅創業的初心。“我還是每天堅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外教聊天,學習英語,因為這是我們創業堅持下來的初心:為了讓大家學好英語。”

  為什麼要有初心?據IT桔子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企業級服務領域發生的投資事件多達290起。這個細微的側面能讓我們窺探到,創業的門檻變低了,但阻礙創業成功的要素沒有變少。曾有一位創業者告訴記者,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浪潮下,創業者遍及的人群越來越廣,暴露出的失敗案例也越來越多,創業者只有在跌倒後不斷自我反省、回歸市場,才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軌道。

  其實初心這東西,並不高深難懂。就像車商通CEO李明友所説,堅持夢想的現在,就已經是未來。這位有著12年創業經歷的創業者給出忠告:“所有的創業開始之前一定要想明白為什麼要創業。創業一定不是為了當老闆,也不是為了很多財富。只有一種創業可以成功,就是發現了痛點,而且有了比別人更好的方式解決痛點。只有以這樣的創業為出發點,才能越走越好,否則經歷不起風浪。”

  在浙江大學校園裏,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創業大賽宣傳條幅,年輕的創業者們在一次次的創業衝擊波中越戰越勇。選擇了創業,便會成為一個持續創業者,這種勇氣,需要初心的陪伴。

  掌握核心技術

  採訪創業者的時候,記者會拋出一個相同的問題:“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大部分的創業者會開始滔滔不絕地演講他的雄心壯志。直到有一天一位創業者告訴我,他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他想的是“萬一成功了呢”。

  從概率學上而言,這位創業者的想法或許更切實際,因為失敗比成功來得容易。在經濟轉型期,相對其他經濟模式,創業型經濟毫無疑問會創造出更高的價值,這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從目前的創業市場粗略估算,創業項目的失敗比例高達90%。

  於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什麼樣的創業項目才具備成功的“優勢基因”?縱觀至此,記者發現專利技術、資本和創新精神三者缺一不可,每個創業者都需要量身定制一套健康的創業生態系統。

  相比資本和創新精神,專利技術是其中最核心的競爭力。因為創新容易被模倣,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很多競爭者。在創業比賽現場,創業項目同質化、低質化的現象顯而易見,偶爾冒出來的幾朵“火苗”,幾乎都是靠無法輕易匹敵的專利技術取勝。技術合夥人是創業中前期最重要的實現者,也是從“想法”到“公司”的決定性因素。

  有專家認為,未來要強化基於知識創造的“雙創”,爭取更多的智慧財産權創造,“雙創”需要深化,向高附加值、高智慧財産權、高市場價值的方向發展;“雙創”需要分類指導,向知識型、科技型轉移,形成更多的知識型創業。

  掌握核心技術,不僅是一句廣告語,更是對創新創業人才的企而望歸。在“雙創”浪潮中,政府要善於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還要有配套的服務“善待”人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