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金融人 忙碌工作 幸福生活

  • 發佈時間:2015-11-16 05:29:4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陸綺雯 王亞君

  這次座談會,比預定時間提前5分鐘開始。

  上午9時剛過,位於黃浦區申大廈9樓的會議室裏就熱鬧起來,年輕的金融人從各處趕來,此時,離通知的會議時間9時30分,還有近半個小時……9時25分,座談會提前開始。我們隱約感受到了,有效率的金融人,就是這樣開始每一天的工作。

  這天把金融人請到本報位於申大廈的會議室,為的是和他們聊聊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聊聊他們每天的工作。座談會不僅提前開啟,而且直奔主題,正中靶心。在他們的描述中,一座充滿魅力的“金融城”躍然眼前;在我們觀察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因為有這麼一群如此優秀的人才而明日可期。

  海納百川,是上海的胸懷

  前不久,知乎上780個關於“上海好在哪”的回答在朋友圈刷屏,上海規範、上海便利、上海安全……都成為人們愛上海的理由。那麼,金融人最看重什麼?他們説,上海有一個公平、透明、寬容、有序的大環境。

  宋揚(交通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首席行銷經理):我2010年從南京大學畢業,學的並不是金融相關專業,但交行不拘一格招聘,我來到了上海工作,這便是上海金融的一種“開放”。

  之後,作為管理培訓生,我曾經在倫敦、中國香港等地工作過。我眼中的大上海,我覺得可以用“公平、公開、透明”來概括:第一,政府公開透明,整個城市氛圍的公平、秩序、有歸屬感;第二,這座城裏的人,講求效率,是一座有序高效運轉的城市;第三,我能感受到上海的溫情,海納百川的文化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生長髮芽。

  孫岩(海通證券人力資源部招聘配置專員):我實習時,在外省市的律師事務所做並購,當時就有機會接觸全國各地的政府,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與上海政府多個部門的交流。他們以服務者的姿態出現,這或許也是影響我最終選擇來上海工作的一大原因。

  來上海工作不到半年,我就有了落戶到上海的機會。作為職場新人,不太好意思上班時請假去辦理落戶手續,所以和民警商量,能不能在週末辦理,沒想到民警很爽快地表示:你可以週六下午來找我,我去單位一趟。有一次民警還主動跟我説,某份材料不用我專程過去拿了,他給我寄過來。這些細節足以體現上海這座城市的包容及效率。

  李超(太平洋産險中小微客戶業務部副總經理):我來自天津,也在多個城市工作過。因為公司總部在上海,我在還沒來工作前就對這裡很熟悉。我非常關注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浦東新區這些年的飛速發展,與注重人才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分不開,這一點我覺得也值得國內其他城市借鑒學習。現在,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又如火如荼,將積極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相信這也是這麼多金融人願意來上海發展的原因。

  人才濟濟,是企業的追求

  金融行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充足的數量、優質的素養和合理的結構,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一支“能打硬仗”的金融人才隊伍。

  李玨峰(上海清算所繫統運維部副總經理):我們單位很多人是海歸,也有不少像我一樣,來自國內其他城市,大家相同的感受是,這裡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這樣的環境很好,每個人專注自己的事情,實實在在地努力,就能得到方方面面認可。和大多數新上海人一樣,最初我來上海時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對於未來的去或留並不清楚。但現在我可以説,來上海兩年,這裡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公司也有很好的舞臺給我,為我提供了很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我已經決定在這裡紮根了。

  班旭欣(交通銀行總行人力資源人才管理專員):我2007年從北大畢業,當初就是奔著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來的。加入交行後,曾經輾轉多個城市工作。在我看來,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城市氛圍比較自由輕鬆,也適合人才的自我發展及創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政府、金融辦和相關部門在引進金融人才方面進行了很好的制度安排,也有一些有針對性政策傾斜。

  目前,我負責的交行管培生項目對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的畢業生非常有吸引力,我們的管培生隊伍裏涵蓋了國內排名前十的高校畢業生,還有來自耶魯、康橋等美英知名大學的碩士、博士,這些人才更多地落戶上海,對金融中心建設必將發揮巨大的推力。

  孫雲龍(國泰君安證券資産託管部職員):我覺得上海有一種向上的學習氛圍,大學就讀于上海,能夠感受到,進了公司更能感受到。國泰君安非常注重創新,給予年輕人很多機會。雖然作為新上海人,在上海的生活成本比較高,住房壓力和經濟壓力不小,但公司給新員工的關照也是相當全面和週到的。

  徐琦(海通證券證券金融部區域經理):我2012年來到上海,至今已有三年多,雖然時間不長,但我作為管培生在公司各個崗位鍛鍊,有機會見證了很多大事件。比如,海通收購恒信租賃、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等,在每個部門經歷不同業務,不僅使原有的知識更加鞏固,也擴大了業務面。在努力工作的日日夜夜裏,我似乎悟到了“中國夢”的真諦,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難企及的話題,而是很“接地氣”的“中國夢”,激勵我們年輕人為自己的理想打拼,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融中心的明天,就是金融人的未來

  金融中心大藍圖一筆筆豐滿,金融人也在這顆大樹下茁壯成長。是的,展望金融中心美好的明天,就能預見上海金融人燦爛的未來。

  莊穎健(浦發銀行2013期總行備選生):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雖然體會不了新上海人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心路,但我對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有著最直觀的感受。我是從小看著陸家嘴的高樓大廈一幢幢建起來的,也一天天浸潤在上海日益濃厚的金融氛圍中,這或許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的職業選擇,我學的是法律,卻投身金融。我非常看好金融中心未來的發展,這個未來也將給予我們金融人更大的成長空間。

  丁昱潔(太平洋壽險人力資源部薪酬福利管理室投入産出規劃主管):我畢業于北京大學,碩士畢業時,同一屆同學中有4個人被太保錄用,我們都選擇來上海發展。兩年多過去了,我和同學們都還在上海。當初選擇上海一是因為環境好,二是考慮到自身發展。現在回頭看,選擇沒有錯,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自貿區建設,都給金融業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其實就搭乘在“機遇快車”上。

  盧陽(國泰君安證券信用交易管理部職員):我是90後,今年剛畢業,也剛來上海。我覺得上海的交通非常方便,地鐵線路多,雖然我現在住得離公司比較遠,但坐地鐵40分鐘就能到單位。另外我覺得上海集聚了很多金融企業,包括對衝基金、公募私募基金等,我們與客戶的交流十分方便,整個行業氛圍很不錯。

  馬超(浦發銀行人力資源部職員):我和在座的各位或許不同,我並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但上海願意接納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人,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在這裡打拼出自己的天地。所以説,雖然現在在上海生活壓力不小,衣食住行開銷也大,但這裡會為年輕人成長提供方方面面的便利,我願意在這裡揮灑我的汗水與青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