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怎麼改

  • 發佈時間:2015-11-15 06:20: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鄉下人種田也有證啦!”11月6日,江西省南昌縣黃馬鄉徐家村曹門自然村66歲的張根娣翻出耕地確權證,高興地對《經濟日報》記者説。張根娣家10口人,承包了10畝責任田。今年南昌縣抓緊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張根娣和其他村民一樣,順利地拿到了證書。

  南昌縣是全國首批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告訴記者,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自2011年起已先期試點。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此項工作。

  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全國農村有2.3億戶農民承包了集體的土地。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表示,受當時歷史條件制約和相關制度不完善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民承包集體的耕地普遍存在地證不符、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全等問題。

  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2014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指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充分依靠農民群眾自主協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可以確權確地,也可以確權確股不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中央財政給予補助。”

  “各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3年。去年在3個省實行全省性的試點,目前已經擴大到12個省。全國2200多個農業縣市區,都在試點推進。到今年6月份已經有2.6億畝農民的承包耕地完成確權,並且已經開始發證。通過確權登記頒證把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長期穩定下來,明確它的用益物權的性質,可以保障農民的財産權利。”陳錫文説。

  南昌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涉及263個行政村的2301個村民小組16.5萬個農戶。南昌縣委書記郭毅表示,確權登記難,難在化解矛盾。第一輪土地承包至今已有30多年,1998年開始的第二輪延包至今也有十幾年。這期間,有的地方土地被徵用、被調換,有的地方原來的土地承包程式不完備,有的存在一地兩證等現象,農民之間存在土地糾紛;有的承包農戶已離開農村,回來主張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等。

  “對這些問題,我們按保持穩定、尊重歷史、依據現實、分類處理的原則,依法妥善解決。法律法規政策有明確規定的,就嚴格依法依政策執行;沒有明確規定的,就依照相關法律和政策,結合地方實際妥善解決。對一些疑難問題,依據法律和政策精神,充分發揮村、組理事會的作用,採取民主協商、村民議決的辦法進行解決。真正做到‘糾紛不出組,矛盾不出村’。”郭毅説。

  目前,通過鄉、村、組大量細緻的工作,南昌縣已成功調處矛盾糾紛2389起,確權登記工作正在依法依規平穩有序地推進。

  三條底線必須堅守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堅守三條底線——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

  基本方向是: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如何落實集體所有權呢?就是落實“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産和動産,屬於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法律規定,明確界定農民的集體成員權,明晰集體土地産權歸屬,實現集體産權主體清晰。穩定農戶承包權,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將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落實到本集體組織的每個農戶。放活土地經營權,就是允許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依法自願配置給有經營意願和經營能力的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農村除了土地資産,還有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産。大家熟悉的鄉鎮企業就屬於農村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産。現在,農村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産數量很大,全國總量大約有幾萬億元。這一塊資産過去在一些地方沒有管好,被少數人控制,利益也沒有讓農民共用。《方案》中提出通過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方式,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産確權到每個農戶、每個農民身上。農民參與經營管理,要有知情權、監督權。對經營收益,每一個擁有股份的集體組織成員都有分紅的權利。

  “在實踐中,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組織實行股份合作制的産權制度改革後,基本都採取將這些資産實行租賃經營的辦法,很少有自己經營或入股經營的,主要就是為了防範風險。”陳錫文對記者説,“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將以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核心,確保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本集體所有成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