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損探測精準找到文物損傷點

  • 發佈時間:2015-11-15 03:31: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故宮近日90週年慶展出的43件修復文物中,有一副靜靜躺在玻璃櫃中的小面具,並不特別引人關注,但故宮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雷勇告訴記者,它絕對是檢測修復過程中科技含金量很高的一個作品。

  據雷勇介紹,這幅遼代人面紋牌飾,又名人面銅甲片,雖然出土地點未知,但應是遼代契丹族墓葬陪葬品。在修復之前的照片上,表面有銹蝕、破損、缺失,整體情況非常脆弱。

  “對於準備修復、保護處理的金屬文物,無損檢測是十分重要的,恰當的分析工作可以取得文物成分、結構、缺陷等十分有用的資訊,用以指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及後續的修復、保護處理工作。”實驗室研究人員曲亮告訴記者,在對面具的前期檢測關注工作中,他們先後用到了X射線照相、紫外激發熒光照相以及手持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無損分析方法。

  “首先我們使用了工業X射線探傷機,對面具進行X射線照片的拍攝,最終為面具拍攝了理想的X射線照片”。曲亮解釋道,我們可以根據金屬文物的X射線照片,來分辨器物的材質差異和結構資訊,進而無損獲得其內部的腐蝕程度、材質缺陷以及修補痕跡。

  通過對面具X射線照片的觀察和面具表面諸多細節的推測,修復團隊認為,由於金屬文物修復一般使用有機膠黏劑,因此可以利用有機物在紫外光照射下所産生的熒光效應來無損觀察並分辨出面具上曾經修復過的區域。

  接下來,他們在暗室環境下,使用365nm的長波紫外光源,對面具進行觀察並照相獲得了正反各個位置的紫外熒光照片,最後加以使用手持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面具正面有綠色銹蝕的位置與無綠色銹蝕的基體位置,進行無損的成分定性分析。結果顯示,兩個點位的成分組成類似,均含有銀、銅和錫三種金屬元素,證明了該件面具應是銀銅合金的産品。

  無損分析完成後,修復人員應用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對面具進行了外形的數字採集,並在電腦中完成了殘缺部位的模擬補配修復。由於面具基體較薄,殘缺部位形狀複雜且弧度較大,較難採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補配,修復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殘缺部分精確的補塊,經過多次顏色過渡、套色後,將整個面具修復部位的顏色調整到與面具整體相協調,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至此,面具的整個修復過程才告完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