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司機後車窗挂魔鬼面具:為使別人不敢開遠光燈

  • 發佈時間:2015-07-09 08:27:40  來源:東方網  作者:談書 饒方婧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在後排的擋風玻璃上的“魔鬼面具” 網友圖

  號稱專治夜間各種亂用遠光燈的“魔鬼面具” 網友圖

  路遇濫用遠光燈的狀況,許多司機都很“打腦殼”。最近,一種號稱專治夜間各種亂用遠光燈的“魔鬼面具”在網上走紅。將面具放在轎車後排擋風玻璃上,當有後車開遠光燈直照時,“鬼臉”就會顯現出來,格外嚇人。這一招當即引來上千名網友圍觀,“趕緊入手兩枚,讓那些不顧別人安危的司機也知道我們的不滿。”

  熱議 魔鬼面具該不該有

  “用於萬聖節以及表演的魔鬼面具有了新功能,專治夜間各種亂用遠光燈。”近日,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了三張照片,照片展示了幾種圖案嚇人的面具,以白色為主,一般放在轎車後排擋風玻璃上,黑夜裏當後面來車開遠光時,光線恰好打在這個位置,突如其來的慘白“鬼臉”顯得格外嚇人,但如果對方正確使用近光燈,光線則不會照亮擋風玻璃上的面具。

  這種方法當即引來網友熱捧。有關“專治開遠光的魔鬼面具”話題在微網志上轉發超過五千次。網友“藍莓之夜sydney”點讚説,“沒素質的車主只要是夜裏,開的永遠都是遠光燈,完全不知道我們的憤怒。回頭我也搞兩個面具貼在車後面,嚇嚇他們。”

  也有網友疑惑道,“後面的司機不會嚇一跳,然後一腳油門撞上去吧?這不是得不償失了嗎?”

  案例 重慶市民曾被嚇過

  家住烈士墓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前陣子去融匯溫泉城玩,在車庫看到一輛車裏挂著的“魔鬼面具”,“因為車庫光線昏暗,沒有心理準備,突然看到慘白麵具,把我嚇了一跳。”

  陳先生家住花卉園,也曾在嘉華大橋看到前車使用“魔鬼面具”,“雖然是大白天,第一次看到,心裏還是怵了一下。”

  賣家 賣面具並不為嚇人

  昨日,記者發現,這種“魔鬼面具”已經在網上開始售賣。“前天剛在店裏‘挂’出來,就已經賣出十多單了。”一家名為“玉蛋子”的網店賣家告訴記者,前來諮詢的買家更多,從6日晚上到7日下午,網店有一千多人的訪問量。

  這位賣家今年23歲,廣州人,她坦言,自己的店剛開不久,本來是賣服裝的。這兩天,這種“魔鬼面具”特別火,在朋友的推薦下就進了貨,沒想到吸引不少買家光顧。記者看到,在她的店裏,總共有三種面具,分別是日本能劇面具和《電鋸驚魂》、《V字仇殺隊》電影裏的面具,其中賣得最好的就是能劇面具。

  “這個專治遠光燈,但實際上並不能防遠光燈。這幾款面具因為電影已經變得大眾,不恐怖。我們只是想通過面具來提醒那些亂開遠光燈的人。”該賣家説,自己就是抱著娛樂心態來賣的,而不是為了嚇人,這也是為什麼選擇電影中面具款式來賣的原因。

  買家 遠光燈逼我出大招

  “買家都是車主,都是深受遠光燈困擾的。”該賣家説,自己也在車上放了兩張面,正如網友所擔心的,使用這個面具會嚇壞後面的司機。

  昨日,記者聯繫上了一位女性買家,她告訴記者,自己和老公都是90後,在網上看到後,覺得很好玩很潮,於是就在網上購買了,現在還沒到貨。“我很痛恨那些晚上開車總開遠光燈的,買這個面具,主要是為了向不文明司機示威,不奢望能夠根治‘遠光狗’”。

  警方提醒

  以暴制暴有隱患 挂異物可罰200元

  昨日,渝中區交巡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也在網上監控到“魔鬼面具”流行情況,不過目前在重慶執法時還沒有現場遇到過。那麼這種做法是否合法?該負責人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62條第2項規定: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範圍內懸挂、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交警可對當事司機處以20到200元的罰款。

  他説,目前濫用遠光燈的現象還很多,錯誤使用遠光燈不僅有礙行車安全,更會增加事故發生率。但是這種類似“以暴制暴”來防止遠光燈的做法,也可能帶來車禍及其他的隱患,真的是挺嚇人的。他同時強調,很多車友覺得,開啟遠光燈之後,前方的視線就會更好,行車也會更加安全。這種想法和行為反而會帶來危險,因為很多時候遠光燈都會給其他車輛或行人造成影響,也間接埋下了各種安全隱患。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司機未能注意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顧自己行車方便。每年由於濫用遠光燈而造成車輛追尾或連環車禍的事故已不在少數,對此駕駛員不能輕視。

  律師説法

  面具叫板遠光燈 如遇車禍都擔責

  使用“魔鬼面具”如果發生事故如何擔責?上海錦天城(重慶)律師事務所張劍波律師分析稱,這要分兩種情況。如果前車使用了“魔鬼面具”,但是後車沒有使用遠光燈,卻因此發生車禍,那麼過錯方在前車。另外,若後車按照規則交替使用近光和遠光,被面具嚇壞造成操作失控,這也是前車擔責。另一種情況是,後車違規使用遠光燈,發生事故,那麼就要按照交通規則,根據雙方過錯大小進行責任劃分。

  張劍波提醒,“以暴制暴”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雙方都重視良好駕駛習慣的養成,提高行車素質,才會從源頭上降低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