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未形成“第二次下崗潮”——專家談當前就業形勢

  • 發佈時間:2015-11-14 17:11: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徐博)近日,有專家指出,登記失業率存在失真現象,“第二次下崗潮”即將來臨。就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登記失業率未失真

  “從這麼多年的實踐看,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所代表的趨勢是一致的。”鄭東亮認為,雖然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的統計範圍和統計方法有所不同,但能夠代表全國失業人群的整體情況。

  莫榮説,調查失業率是國際通行的失業率統計方法,一些研究機構用其他方法得出的失業率數據雖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局部數據並不具有全國代表性。登記失業率仍是目前判斷失業情況的重要指標。

  莫榮根據國際比較研究提出,7%的調查失業率可作為失業預警紅線。而根據人社部公佈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調查失業率也在安全紅線之下。

  這兩位專家給出的結論是,從失業率角度判斷,失業風險整體可控。

  未形成“第二次下崗潮”

  莫榮認為,需要達到較大的人群規模,才能界定為“潮”,而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數據,這一情況並未出現。

  “從三季度公佈的數據來看,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2010年以後,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1以上,就業市場整體較為活躍,全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鄭東亮説,“潮”如果出現,失業率會有較大的波動,將涉及很多行業和企業。而現在更多的是産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産能造成的失業。

  近年來,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等領域的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存在一些減員現象;部分生産製造類企業也出現用機器替代人工的現象,每年機器人使用量增長超過20%。

  鄭東亮説,上述原因對用工的影響有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動下,電子商務、金融、通信等行業吸納了部分企業分流人員,而使用機器人也是企業為了彌補缺工採取的措施。

  莫榮介紹,根據人社部對全國3.3萬家企業的失業動態監測數據,因經濟性裁員造成的失業僅佔監測數據的2.6%。退休、勞動合同到期、企業結構調整、搬遷等正常因素佔動態監測數據的主要部分。而2.6%的經濟性裁員部分,主要出現在東北等地的能源資源集中領域企業、採礦和設備製造業。另外,根據調查,全國百人、千人以上的大規模裁員出現較少。

  應急預案可應對失業風險

  兩位專家都認為,當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在上升。勞動關係領域的案件在增加,區域性的不穩定風險也在集聚,不能忽視經濟調整所帶來的失業風險。而且,目前一些“僵屍企業”的破産倒閉、隱性失業等,都對就業産生了一定衝擊。

  “但這次可預見的經濟調整帶來的下崗風險不會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集中大規模地爆發,因為當前的經濟環境使就業的吸納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第三産業在産業結構中佔比增大,能夠吸納較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鄭東亮認為,新興的分享經濟所帶來的新職業如專車司機等,雖未列入就業統計中,但他們實際上已經就業。

  “現在實行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是由當初的下崗再就業政策發展而來,從針對不同群體到針對企業的政策和服務都接近完善,對再就業的支撐力已超過當年。”鄭東亮説,對當前出現的失業狀況無需過度擔憂。

  莫榮認為,6.9%的經濟增長率仍是相對較高速度的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對保證就業有重要作用;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持續釋放;同時,實行含金量高的新一輪就業政策、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等,都能對就業産生穩定作用。

  對於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國企改革問題,莫榮認為,國企改革可能帶來一些人員的下崗分流,但國企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協商辦法,包括內退在內的機制可以較好地解決分流所帶來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