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出發 南極科考進入 “航空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1-13 01:31:1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7日,搭載著我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員的“雪龍”號從上海奔赴南極,將在這次科考中首次正式亮相的固定翼飛機“雪鷹601”頗受關注

  紅白相間的機身上,噴印著我國國家海洋局徽標和中國極地考察標識“CHINARE”——在我國正在進行的第32次南極科考中,首次正式亮相的“雪鷹601”頗受關注。

  擁有自己的固定翼飛機是我國極地人多年來的夢想,隨著“雪鷹601”的加入,我國南極科考進入“航空時代”。

  11月7日,搭載著我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員的“雪龍”號從上海奔赴南極。本次考察,跨越“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對我國極地出征地建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雪鷹”亮相

  30年,終於有了“固定翼”

  在科技日報記者曾經參加的我國第27次南極科考中,一名隊員在崑崙站發生嚴重高原反應,必須迅速轉移至海拔較低的南極中山站,但崑崙站和中山間相距近1300公里,最後通過國際援助,這名隊員搭乘澳大利亞的固定翼飛機平安返回中山站。

  在環境惡劣的南極開展科學考察,後勤保障尤為重要,固定翼飛機被認為是開展南極考察的一大“利器”。但遺憾的是,過去30餘年,我國南極科考中沒有出現固定翼飛機的身影。

  第32次南極科考終於填補了這段空白,被命名為“雪鷹601”的固定翼飛機將在此次科考中試飛。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作部主任張體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雪鷹601”是在美國原道格拉斯公司經典機型DC-3基礎上製造而成的新型巴斯勒BT-67,這是一種已在南極成功使用、成熟可靠的多用途固定翼飛機,可同時滿足我國南極考察快速運輸、應急救援和科學調查三種功能。

  出廠後隨即進行科考設備改裝

  “飛機現在還在加拿大,11月20日左右我的一個同事將在智利與之匯合。”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作部主任張體軍告訴記者,出於安全考慮,飛機續航里程通常不能超3000公里,“雪鷹601”從智利蓬塔機場起飛後,首先將到達位於南極半島的英國羅斯拉站,然後飛到位於南極極點的美國阿蒙森斯科特站,預計11月底到達我國南極中山站。

  今年早些時候,工廠交付後,“雪鷹601”在加拿大完成了科考設備的加改裝。

  “裝載的主要科考設備包括冰雷達系統、航空重力儀、磁力計。”

  張體軍介紹,飛機還配備了數字錄影機和鐳射高度計,這些先進的科考設備主要用於探測南極冰蓋內部結構、揭示南極冰下基岩構造、探究南極冰蓋下水系形成、南極冰下盆地沉積物特徵、在南極開展地質填圖、環境地質調查等科學研究。

  將20天的艱苦跋涉縮短為5小時

  在11月底到達南極中山站後,“雪鷹601”預計在南極待至明年2月。張體軍告訴記者,在南極期間,固定翼飛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前往南極崑崙站,但不會在距離中山站更近的格羅夫山區域逗留。

  崑崙站位於海拔4000多米的南極內陸,含氧量僅為內陸的60%左右,現場夏季最高溫度也僅為-35℃,低溫嚴寒與高原缺氧是其最大特徵。

  從中山站到崑崙站綿延近1300公里,物資運輸如果靠內陸隊隊員駕駛雪地車進行,大約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

  張體軍説,“雪鷹601”將在此次科考中完成試飛任務,明年有望正式“入列”,一次最多可搭載18名科考隊員在四五小時內完成這段艱難的跋涉。但他同時有點擔憂,如何讓隊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適應高海拔的惡劣環境又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飛行事務目前由加拿大公司管理

  “通過不同環境下的試飛,不僅可針對飛機性能,還可對飛機上科研設備的整合、機組人員操作設備的熟練度等進行測試。”張體軍説。

  由於我國迄今沒有固定翼飛機在極地飛行的經驗,“雪鷹601”入列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將選擇加拿大肯博雷克航空公司作為我國南極科考固定翼飛機的託管方,全權負責飛機的具體飛行事務。該公司1984年開始在南極提供極地飛行服務,經驗豐富。

  他同時表示,將加強對我方飛行員、地勤保障人員和科學載荷操作維護人員的培訓,積累我國在極區飛行的保障經驗,為最終飛機由我國公司和人員飛行與管理創造條件。

   “雪龍”升級

  “白色大球”提供氣象保障

  幾天前,“雪龍”號從上海出境,從外觀上看,這次奔赴南極的“雪龍”號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在靠近船艉的船艙上方,可以看到一個直徑十余米的白色多邊形球體。這是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為“雪龍”號研製的一套船載衛星遙感接收處理與海洋資訊服務系統,實現了對我國自主海洋衛星及其他遙感衛星數據的實時接收和快速處理,並提供海洋環境監測産品和航線保障服務産品,可以為船隻航行安全提供氣象和海洋環境服務保障。

  今年10月,該系統剛剛安裝完成,其研發初衷是為了滿足我國極地考察的特殊需求。系統由數據接收、數據處理和海洋資訊服務等幾個分系統組成。數據接收和數據處理分系統位於船艉的接收機房,海洋資訊服務分系統位於船頭的預報機房。白色大球便是接收分系統的天線。

  相關人士透露,這是我國最大的船載衛星遙感接收處理系統,相比我國其他船載衛星接收處理系統,其接收數據的穩定性、精確性、時效性都有大幅提高。

  延伸閱讀

  我國首款極地全地形車隨隊出征

  此次隨科考隊出征的還有我國首款極地全地形車。

  這款極地全地形車是全天候的水陸兩用多功能車,具有優良的機動性能和卓越的環境適應能力,適用於雪地、沙漠、灘塗、戈壁、山地、水域等各種複雜地形,最高行駛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水中行進速度每小時5公里,可輕鬆跨越0.6米高垂直障礙和1.5米寬壕溝,並且能在-40℃—40℃的環境下工作。

  相關人士透露,極地全地形車可完成南極瀕海海域、冰蓋、陸地的探路工作;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承擔救援設備的地面運輸和人員搜救工作;還可以運送科考人員進行科學考察,改善科考人員的野外工作條件,縮短在途時間,降低工作風險和人員疲勞程度。

  同時,通過實時跟蹤和分析産品在極端條件下的試驗情況和各項數據,將為極端條件下應急裝備及各種零部件的研發與製造技術提供重要參考,從而帶動提升我國工程機械産品的品質與可靠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