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讀懂人心,商業傳奇才會繼續

  • 發佈時間:2015-11-12 09:32:28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些人雙眼布血,守著電腦,好不容易等到開場,付賬卻堵單了;有些人網上看上的貨品,價格與實體店一樣一樣的,後者還是現貨;還有人操心,自己買下的貨會不會準時到……

  經歷過光棍自嗨、全民狂歡,七年之際的雙11,體驗似乎不全是好得不要不要了。

  歷史往往是驚人的相似。只要把目光放回到十年前的杭州商場,不難發現,上面的場景非常熟悉。世紀之交杭州興起的跨年血拼,也曾讓消費和商家打了雞血般的興奮。很多次,有女孩在商場刷紅了眼刷爆了卡,商場門口領券的人繞場三圈,商場裏營業員被逼得站在凳子吼著賣衣服。

  人潮退去,人們漸漸發現哪兒不對勁。表面上看,似乎省了點錢,但你得邊抵抗聲音嘈雜、空氣渾濁邊選貨,再排兩三小時的隊付賬領券,還可能面對陪同老公的懊惱。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機會成本都沒算。到了次年,當同樣的靴子只是多了幾個小孔標價便漲了200元時,人們發現, “滿400送180”、“滿300送150”一直到“滿400減360”,羊毛出在豬身上,最終還得羊買單。

  當然,局域式的實體商戰與全球式的電商大戰不在同一層級。大數據雲計算、新金融手段的運用,讓雙11的江湖更眼花繚亂、腦洞大開。從全天5200萬到912億元,毋庸置疑,以雙11為代表的電商節,改變了消費方式;批量走下雲端的電商,重塑了消費結構、商業生態。

  實體零售昨天走過的,電商們今天正在經歷。當年商場負責人們發現,通宵加班、人仰馬翻,最後收效漸微,一天能做一兩千萬元,但利潤卻可能不及一天做三四百萬的,還憑空添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風險。而今天,連續加班讓皇冠賣家拼進了手術室、巨頭之間的廝殺竟落點“老闆娘”,這樣的新聞也提示大家:真有點“癢”了。

  沒有人和事物是完美的,“癢”出來其實是好事,總比不知“癢”爛了的好。既然“癢”,就不必諱,想法子治便是。正是當年的混亂,逼得商場們改革,比如升級網路,收銀發券用券一併搞定,後來直接發電子券;血拼不但延展週期,還搞預購,分散了峰值;添一些人情味的遊戲,溫暖地粘住顧客。跨年血拼這個人造節日依然健在,是全年第二旺的血拼節,僅次於店慶。

  回頭看這些,也許不算什麼。相比實體商場,電商們工具更多,想像空間也許更大。比如下班路過燒餅店,小老闆挂出支付寶,嘀嘀一掃,熱乎乎的餅拿走,冬夜裏格外溫暖,若遇上打折免單,那就是驚喜了。再比如,商品資訊弱水三千,誰能快速準確舀出我正想要的那一瓢?

  夜幕低垂的辦公室,同事讀初中的女兒和媽媽在探討耐克鞋哪個網店便宜,我想,雙11像窗外的街燈,仍會發光,但如何更亮呢?很多時候,拋開大數據、流量等術語,商業也許更需要連接人性。讀懂人心,故事和傳奇才會健康持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