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出國留學,想清楚了再走
- 發佈時間:2015-11-12 01:30:4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臨近美國中學申請期,年底總是劉燕最忙的時候:參加各種外方校長對接會、給孩子們做面試輔導……劉燕是深圳市一所國際學校的任課教師,從業7年,她已數不清帶出過多少赴美小留學生。而這些孩子多數去美國讀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學,他們只是低齡留學群體的一個縮影。
近日,中國國際教育展在京開幕,《出國留學發展狀況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同時發佈,《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留學生的年齡階段分佈越來越廣泛,並向低年齡段逐步擴展,出國就讀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數增幅較大。數據顯示,2007—2012年,中國赴美的高中生數量已由6541人增長到了4.86萬人,5年間人數增長了8倍之多。
“7年前我剛入行時,送小孩子出國可能只是少數人的選擇。現在,我幾乎每天都能接待兩三位家長,而他們的孩子還在讀小學低年級。”北京一位留學仲介機構負責人徐崢對科技日報記者説。
為何要送娃娃出國?
是期待,也是無奈
海外留學雖然“看起來很美”,但這終究是一件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事兒,這些家長為何急於讓子女在低齡出國,不能等到成年以後嗎?
在徐崢看來,那些選擇讓孩子低齡留學的家長,有一部分是因為自身的教育經歷。“部分家長就有海外留學經歷,大多在國外完成了高等教育,算是上世紀90年代初海歸一代。”這些家長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其自身發展也得益於留學背景,因此希望子女也可以“走他們的路”。據劉燕向記者介紹,美國名牌大學錄取的學生大多出自“精英中學”,好的初中才能進優質的高中,優質的高中才能進一流名校。因此,一方面為了能讓孩子儘早適應國外生活,也為了給孩子增加進入名校的“砝碼”,越來越多“海歸家長”選擇低齡留學。這些“心氣高”的家長一般早早地就為孩子做各種出國前的準備,一旦申請,就是“瞄準”名校。
如果送孩子出國對於那些“海歸父母”來説,是一種主動的教育選擇,那麼,對於小莫(化名)父母來説,則多了幾分無奈。徐崢向記者講述,小莫的爸媽90年代從浙江來到北京,一直做服裝生意,擁有了一定的財力,給小莫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但卻在孩子上學這件事上犯了難。“由於小莫沒有京籍戶口,所以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甚至進公立重點高中都難。像小莫這樣的孩子只能回原籍上學、高考。但是這些孩子的父母在北京打拼多年,讓他們放棄在這裡的積累再回到家鄉,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對於這部分孩子的父母來説,出國上中學是一條既解決高考難題,又可享受優質教育的出路。因此,在孩子小學畢業或上初一、二時,他們就會送孩子出國讀書。
真實的海外教育是什麼樣?
壓力、苦累絕不比國內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最累的,有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考試;而國外的孩子好像生活在“天堂”,每天下午3點放學就可以自由玩耍。可現實真的是如此嗎?
美國記者愛德華·休姆斯,曾獲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全美著名的“惠尼中學”跟蹤採訪。一年的體驗,讓他寫成一本名為《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的書,第一章用了這樣的長標題:“魔鬼數字4:睡4小時,灌4杯咖啡,考4.0的平均成績”。這便是這所名校學生的真實寫照:為了取得高績點4.0,他們通常一天只睡4個小時;深夜苦讀,灌下4大杯咖啡提神。
劉燕向記者介紹,美國中學教育對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通常來説,一個初中生就要通讀莎士比亞詩集、美國歷史、古希臘神話等眾多大部頭的書籍,通常兩周就要讀完一本600多頁的書,並且看後要提交幾千字的論文。國內的教育一般要學生‘知道什麼’,而在美國你不僅要知道,而且還要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老師在作業中看不到獨到見解,就會被劃為不合格。”
閱讀與寫作才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還有其他大量的課外活動需要完成,而這通常是留學生最難以適應的。劉燕説,美國高中雖然下午3點就放學了,但學生們不是去玩樂,而是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公益組織以及特長培訓。“學生們在活動中鍛鍊自己的組織和溝通能力,在其中體現出自己對於社會的貢獻。而且,想進入美國名校,成績好自不必説,但只有成績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有特長、亮點,讓校方看到你的與眾不同,而這些都是需要在課餘時間積累、完成的。”這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讓很多習慣了“唯分數論”的中國孩子一開始會非常不適應。
除了課業、活動之外,海外教育另一鮮明的特點便是嚴明的規章制度。國內的中學一般很少會刻意強調校訓的重要意義,對觸犯校規的學生也
多以批評教育為主。但在美國校規就是“鐵律”,校內飲酒、考試作弊、男女生不當關係是三大“雷區”。劉燕回憶,曾有一個學生因擔心生物考試不及格,就把答案寫在手心裏,被監考老師發現後,當即就宣佈開除,將這個學生的所有行李打包,校方購買最近的一班飛機票,把他遣送回國。“這就是美國人的處理方式,底線不可觸碰,一旦違反沒有任何回還的餘地。”
我可以送孩子出國嗎?
這是一項系統工程!
雖然近年來低齡化留學趨勢明顯,但劉燕卻認為,出國需要理性的思考、認真的規劃和承擔風險的能力,這是一項“系統工程”。
首先,低齡化留學生的一項硬指標就是財力。劉燕坦言,低齡出國不是一般工薪家庭能承受的教育支出。以在美國讀高中、大學為例,一路讀下來學費、生活費等總計在人民幣五、六百萬元左右。錢不僅要花在出國後,出國前的培訓花銷也不低。赴美讀高中的學生都要通過TOFEL和SSAT考試,北京小班語言培訓價格在700元/小時上下,徐崢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是底子較薄的學生,就要200小時的培訓;程度較好的學生也需要100+小時才能考出好成績。而光有語言成績還遠遠不夠,必須參加各種藝體特長培訓,甚至要有海外交換經歷。這些算下來,沒有10—15萬元是絕對不夠的。
有了堅強的“後盾”,接下來家長和孩子在申請前要做足功課。徐崢強調,家長要明確定位,要對學校有全面地了解。“曾經有一位家長,聽老鄉介紹有一個很棒的美國高中,想把孩子送到那裏去,後來不放心就找到我們。我們到美國學校一看,那所‘很棒’的學校只有兩棟簡易樓,連操場都沒有,而且只有中國學生。”徐崢提醒,網際網路雖然提供了便捷的資訊手段,但是遙遠的距離會造成一定的“資訊差”。此外,以去美國為例,除了要取得優異的語言成績外,還要盡可能地“加特技”。劉燕向記者隆重推出了一位全能“學霸”,這個孩子張嘴説英語已與美國小孩無異,練習擊劍多年,畫畫上了香港畫展的封面,自己做網站教別人使用電腦,全國演講比賽冠軍,最近還在設計APP……劉燕説,這個孩子今年被美國一所名牌中學錄取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仍不能百分百保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燕指出,家長要明確孩子是否合適走這條路。“順利在國外完成學業的是多數,但中途退學回國的也有,比例大概在20%左右。而退學回國可能成為一道難以擺脫的‘陰影’,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在劉燕看來,適合低齡留學的孩子要具備3方面的素質。其一,內心要有極強的鬥志,希望了解更多、獲取更多,不滿足於國內的舞臺。劉燕強調:“內心的動機是核心中的核心,孩子要自己發自內心地想出去學習。”其二,要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孩子要有自覺性,在沒有大人的監督下,也可以主動預習、復習並按時保質完成作業。同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是絕對不行的,每天洗澡、洗衣服等生活技能也決定了小朋友是否能在國外生存下去。其三,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強。劉燕説:“在異國他鄉,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與老師、同學的相處上,由於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一定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