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⑨——中訊四方董啟明:創業前先看了八遍《公司法》

  • 發佈時間:2015-11-11 13: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訊四方(430075):以聲表面波器件為核心的集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産品包括以聲表面波器件為主的微電子器件、微波組件和模組及微波系統整合三大類。

  這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創業故事。1995年,意氣風發的董啟明從河北地質學院畢業,在國企、私企闖蕩10年後,2005年,和大學同學、前同事張敬鈞一起創辦中訊四方。他們倆每人出資25萬元,擺2張桌子,捲起袖子便開始了創業之旅。2014年,中訊四方年營業收入1.39億,利潤超1936萬元。

  在北京海淀永豐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的公司總部,北京中訊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啟明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圓臉敦厚的他,總是一臉笑容,激情滿懷,口才極好。

   技術突破獲第一桶金

  聲表,全稱叫聲表面波濾波器,是利用聲波沿固體表面傳播的原理,過濾信號的那種。就像比如説是一個門,有些波是需要的,就讓它從濾波器這個門裏過去,其他的雜波不需要,就給過濾掉,就像收音機頻段,把需要的頻段保留,不需要的過濾掉。2005年中訊四方成立的時候,他們就選擇這個産品切入行業:“為什麼這個産品的切入點比較好?這是一個小眾産品,屬於細分領域。國內競爭不是很激烈,都是一些國企的研究所在做。”當時,一些國企研究所,有機制問題,産品的先進性也不突出,服務還跟不上。用戶希望找一個民營企業當鯰魚。董啟明判斷,做為民營企業,即使産品跟國營研究所差不多,但是如果服務更好的話,某種程度上也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另一方面,元器件相對來講,又小又少,大企業看不上。但是行業裏又少不了它。

  更重要的是,公司一成立做軍品的決策,董啟明今天回憶起來認為非常幸運:“如果當時從民品開始搞,也是死。為什麼?沒有錢。民品競爭特別激烈,需要非常大的資本。”董啟明認為,軍品相對來説是屬於小品種、高附加值。高附加值才能夠讓公司撐得下去。軍品市場帶有一定的門檻,相對來説還不是完全充分競爭的:“可以讓我這棵小苗在裏面吸營養。我這個種子撒到貧瘠的土地裏面去長不起來,現在跑到一個肥料還比較好一點的地方才能夠發芽。”

  但是,切入點想得好,還得真刀實槍幹出産品。中訊四方拿出註冊資本金50萬開始研發産品,心裏多少有點底氣:用戶表示,中訊四方的樣品,只要做的跟國營研究所差不多,哪怕指標差那麼一點點,優先定,這也是為了培養供應商的競爭對手。

  4月30號,第一個樣品拿出來後,用戶當時一測試,很失望。而正式招標就是5月8號,中間是一個五一小長假。當時公司的帳上只剩幾萬塊錢,如果這第一個産品失敗,創業就宣告失敗了。短暫的焦慮後,董啟明鎮靜下來,盯著外聘的楊工程師説:“我們別著急,射頻來回串,肯定是一個很關鍵的工藝技巧沒有找到。五一期間,我陪您加班攻關,8號去投標,死馬當作活馬醫!”

  就這樣,楊工程師加班,董啟明做好後勤,搞夜宵。日夜攻關。終於到6號晚上淩晨,董啟明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裏是楊工喜悅的聲音:“告訴你好消息,出來了!”原來楊工來回反覆試錯,終於找到訣竅,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到了8號,改進型樣品送到客戶那裏,人家一測,各項技術指標都可以了,當時就定了100多萬元的貨。這就是公司的第一桶金。

  “這就是一個生死一躍。工藝是窗戶紙,捅不到那去就沒有辦法。因為你真的不行,誰也幫助不了你。”現在回想起來,董啟明覺得還是有運氣成分在裏面。有一次,一位投資人問:“行業門檻這麼高,你一個學地質的,又不懂電訊技術,你怎麼搞起來的?”董啟明連2秒鐘都沒有想,脫口就説:“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我想一想,覺得有很大的運氣成分。”董啟明笑著告訴記者:“創業的確帶有很多運氣的成分。”

  但是機遇青睞有準備的人。就在創業之初,國家提出解決自主創新問題。董啟明似乎感覺到什麼,從公司一成立,就對研發非常非常重視。而當時,同行裏面有很多就是“抄板”,進行簡單的低端複製生産。但是董啟明預判,這種做法早晚遇到危機。因此,對於創新研發大量投入。很快,公司建立起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體系。

  董啟明説,如今中訊四方已成為本行業細分領域的領頭羊。如果要説體會,原因就是正好踩上創新這個“點”。

  慎選“事業夫妻” 定好合作原則

  兩個學地質的,跨界來搞以微電子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董啟明説:“這種高科技企業,創始人你自己本身不是這個專業的,你要能夠把一幫人聚集起來。”這好比開飯店,自己不會做大廚,但是你能請來各位大廚,這也是本事。“首先你必須要有舍有得。你不能自己又拿高工資,你的股又多,誰跟你玩?所以機制設計要好,真正要懂得有舍才能得。”創業初期,董啟明、張敬均兩個創始人自己拿1000元工資,而總工程師等技術人員可以拿2萬、1萬的高工資。

  董啟明深有體會地説,在企業初創期,對於高科技企業,技術比較重要一些,再往下就是市場偏重要一點,再往後實際上就是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是發展理念。一個好的機制、文化、理念,能把各方面資源整合在一個平臺。企業本質上就是一個各種資源的集合體,資金、技術、管理、市場,各種人脈資源的整合體。

  這種整合能否成功,首先在於慎選創業夥伴。董啟明表示,中訊四方的兩個創始人是同學,理念高度互相認可、一致。合作夥伴相當於事業夫妻:“找創業合作夥伴,比你找你人生另一半還要嚴苛10倍、100倍。”董啟明説他有切身體會。尤其是創業的時候沒有找好,後面再找,你就給他聘成總經理、董事長,實際上還是不平等的。好多公司,在後面成長過程當中,再聘總經理什麼的,發現弄不好,弄不下去,於是大部分是總經理跟董事長一個人。實際上,現代企業制度不能這樣弄,這樣太累,沒有分工協作、沒有監督。

  中訊四方成立的時候,兩個創始人就“約法三章”:第一個就是從公司一成立,兩個聯合創始人就是一致行動人的概念。兩個人有一票否決權,如果一個事一個人堅決反對,另外一個人肯定不能幹。第二個,兩個人的夫人、親戚絕不能來公司。第三個,任何一次股改,股份保持一樣多,這也是從股權結構上制約。“我們兩個人有點事業夫妻的味道,相當於一個硬幣的兩面,一個是性格互補,一個是互相欣賞,這個很重要。核心合作夥伴不要太多,2到3個人為好。合作就是平等的完全合作。人再多了之後,不好協調關係,關係太難處。”

  “一個公司能走多遠,在幾個人聯合起來創公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埋下了某種基因。而且思想基因直接反映在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上,這兩個加起來叫法理結構。”

  董啟明介紹,創業之初,他就對公司架構要深入思考,決心要真正按現代企業制度架構公司。他從辦公桌抽屜裏拿出兩個小紅本,是兩本“股權證”:“公司是2005年9月23號成立,我認識到有限公司的局限性,所以一開始就模擬股份制在搞,公司剛剛成立一個禮拜,我就自己搞了兩本股權證,我和張敬均每人25萬股,然後我這裡面都有説明,這都是我設計的。”

  也就是説,公司剛註冊的時候,兩位創始人就達成一致,各一半的股份,還特地弄了證書。董啟明認為,從這個設計源頭,內生出了中訊四方的一個獨特的管理機制:雙首長負責制。公司做軍品,仿傚部隊設政委,設立雙首長負責制。比如説各個部門,都是兩個頭,業務上以經理為主,企業文化、思想工作是以政委為主,其實就是相當於國企裏面的黨委書記。

  中訊四方的黨支部書記高亞勤説,這個架構,特別有利於建設公司凝聚力:“市場部、財務部這些部門,本身有一個經理,然後其他部門的經理兼任政委。你兼我的政委,我兼你的政委,如果是專職政委,造成人力上的浪費,大家就互相兼任。經理主要是抓業務,政委主要抓思想工作。比如説這個員工對他們的經理有意見,他們不好直接反映,他可以反映給政委,由政委和經理去溝通,給員工的心理上一個排解的渠道。董事長和總經理也是互為政委,比如説這個事你覺得管得太嚴了,你可以向董事長反映。”

  此外,中訊四方還特別重視文化建設,比如把總部所有的員工,編成11個企業文化小組。由一個普通員工來擔任組長,把經理、老總全都編進去,在搞企業文化活動的時候,組長最大。比如説要組織旅遊,旅遊的時候就按組長來分排,以小組為單位去活動,小組為單位就餐,住宿,都是這樣的,包括你總經理,你要有什麼外出,你有什麼事情要向組長彙報,不能單獨行動。

  這些機制設計,讓員工有歸屬感,參與感,員工的流失率非常低。每天早上,總經理張敬均還在中層管理人員微信群裏講“文化”,以凝心聚識。

  董啟明認為,公司雖然是兩個頭,但是下面絕對沒有感覺到是兩個頭。兩個創始人有分工,但是理念高度一致,不存在到底是董事長的人還是總經理的人,都是一體的。兩個創始人,權利還是一樣的,股份也是一樣,性格還互補。“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亮點,是我們的優勢。有這個機制之後,後面每個部門,比如説放兩個頭,就有這個根源了。我們怎麼合作你們就怎麼合作,而且這種模式在整個文化也是認可的,”

  董啟明説,他在做公司之前,《公司法》看了8遍都不止。因此,對於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深刻的理解。“公司一成立的時候,一支筆簽字都是總經理,包括我花錢也是他簽,我們有分工協作,可能市場對外的功能董事長多一點,對內管理就是總經理,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一定是這種機制,不能搞亂。”

  總經理有日常的經營權,董事會不能瞎干預,董事會定好大的目標之後,檢查結果就行了。為什麼財務總監跟董秘是由董事會任命,叫三架馬車,實際上現在企業制度的三架馬車就是總經理、董秘和財務總監,這相當於是董事會的治理結構。公司的財務,必須是財務總監簽字,而且財務總監是直接受聘于董事會的,董秘也是,董秘是董事會秘書,他也不是董事長秘書,這一塊相當於公司對外發言,各有分工,在董事會層面是平等的。

  作為董事長,董啟明都做些什麼工作?他説,“我是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財散人聚。你真正給利益、權利分下去。我在公司就管幾個事,一個是企業文化、理念這一塊,這決定組織的理念。第二個是融資,不管南京子公司、深圳子公司,你們只幹事,沒錢是我的事,融資是我的事,我只管弄錢,不管花錢,別人會很開心。第三個就是重要人才的挖掘。人才弄進來,後面怎麼發揮作用,怎麼用我就不管了。具體的工作就是坐車、喝茶、聊天。”

  創業要吃苦 要會抓機遇

  創始人,也是企業的牽頭人,要真正的能夠給各方面利益擺在前面,所謂叫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吃苦是指時間上、精力上、全力以赴。有的人説我不愛打工,自己創業自由。實際真創業之後更不自由,時間都不是自己的。

  董啟明説:“創業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你必須要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你就自己有別墅都不能住,你也可以住,你住了,結果是團隊心散了。為什麼好多海歸回來創業創不成?一上來就自己定了比較高端的位置,最後團隊就兩張皮。”

  創業靠團隊,團隊靠什麼?靠真正的心裏認可你。真正搞一幫能夠共同創業的人,有點困難大家一塊扛就過去了。“有一些老闆創業很累,我創業可不累,我是快樂創業,一點都不累,因為有些事大家一塊扛。我一直跟員工講,我説你們可不是給我打工,我只是牽頭,大家一塊來做。中訊四方搭了平臺,最後能做多大,是你有多少能耐,你給這個平臺提供資源,我只是搞一個初始速度給你。以後你當董事長我都重點培養。”他這一講,一些想自己單幹的,都明白了,不想自己另幹了。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老認為自己控制控制,你有這個想法,這個企業是我的,老怕別人抄你後路這就壞了,你越這樣越不行。”

  回憶創業過程,董啟明説,公司能夠走到現在,10年,中間有很多次就差那麼一口氣都死掉了,但是總是最後叫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就是創始人的執著精神,就是創業精神非常重要:“一個是堅持,再一個你還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你還能夠看到大的方向,比如説一個是開始我就比較關注企業的創新研發。第二個,就是很快能夠跟資本市場對接上。我當時敏銳的感覺到,如果創新和後面的發展,不跟資本對接,沒有一個好的形態、機制,也走不遠,走不下去。看到新三板政策,2天、3天我就開始決定做,從聽説新三板,到新三板掛牌也就是半年時間。”

  和資本打交道有技巧

  跟資本對接,是雙刃劍。跟資本打交道,要有相當的技巧。董啟明體會很多:“首先,高新企業必須跟資本對接,不對接你是發展不下去。通過間接融資,就是銀行貸款,只能解決簡單的擴大再生産,就是比如説我從這個東西研發好了,同手機生産1部到生産100部,或者100部到10000部,這個可以用貸款的形式,但是這個手機從沒有到有,不能用貸款,只能用股權融資,叫直接融資。如果誰從研發的時候,用債務融資必死無疑,必須用股權。”

  但是,資本相當於核武器,能量很大,可以催生你企業很快成長,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會機毀人亡。如何合理的跟資本市場打交道?董啟明説,融資的時候一定記住,首先觀念上要一致的,就是經營人和投資人是平等的,互相感激的,要明白,企業搞不好,投資人也掙不到錢。

  第二個就是經營權和所有權一定要非常明晰的分離,不能混在一起,説白了就是按照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來管,不能説投資人投錢,就什麼都可以插手,結果是兩敗俱傷。”

  董啟明認為,創業早期,千萬不能輕易讓投資人進到董事會。董事會是經營公司的,投資人瞎進,最後的結果兩敗俱傷。但是創始人又要跟投資人搞好關係。這裡面就有跟資本打交道的技巧問題。一些技術人員創業者不太會打交道,就怕資本市場,説投資人很狡猾,弄不好被弄溝裏面去了。董啟明説,實際上創業者和投資人合作,你要有一套理念,引導投資人,這很重要。那種純財務投資人,你就給他理解成一個長期債權關係。創始人要不斷學習跟資本打交道,要理解資本的規律,駕馭資本。體現創始人的主動。經營公司是主動的一方,投資人是被動的一方,不能讓主動方被被動方牽著鼻子走。

  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現公司能力,不僅是做事能力,不僅是你會做産品、技術好,你得還吆喝,不會吆喝一樣沒用,最後你不會吆喝,只能是賣給別人,讓別人去幫你吆喝,只能是被別人並購。

  “談融資,提倡價值投資,要持續的。你要是搞短線投機的,你投我也不要,因為三板投機是要出問題的,你老盯著我今天賺多少、明天賺多少很麻煩。其次,投資人一般都要對賭,我不對賭的,你要投就投,而且投資人還要董事、監事都沒有,照樣還投了。為什麼不對賭?我的條件就是不賭。我跟他講,説實話我搞公司夠累的了,實際上你給我增加負擔壓力,人生病都是負擔壓力大,比如你跟我對賭,你是想輸還是想贏?比如説你贏了,我輸了,公司黃了,你也輸了。你給我搞那麼大壓力幹嘛?他就説不賭了。”

  跟資本市場談,確確實實得有一定技巧。搞資本的這幫人都是腦子挺靈光的,有的是搞過公司的,他們有一句話,沒錢的人想蒙有錢的人蠻難的,他為什麼比你有錢,肯定比你聰明。所以你就實打實的,你把你的真實情況,用真誠打動他沒有問題,就得真實,就是真實對真實。

  説起自己做企業的體會,最後,董啟明很真誠的説:“首先我覺得我是比較善於跟人合作的,我覺得合作很重要,第二個就是我能夠換位思考。不管是技術的、市場的,包括客戶,我肯定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首先來説,我也不會説去佔你的便宜。我最大的長處,一個是合作,一個是能夠理解別人,還有一個就是共利共贏。一件事,你沒有好處,光我有好處,這個事我不幹的,因為肯定長不了。” (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系列稿件: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⑧——銳風行張磊:創業一定要有吃苦的準備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⑦——聯飛翔鄭淑芬:女人創業優勢獨特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⑥——康斯特姜維利: 創新很難 唯有專注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⑤——“金牌董秘”何願平: 創新最需要的是市場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④——探路者盛發強:創業就是不斷”自我折騰”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③——東方網力劉光: 商業就是一個有規則的遊戲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①——超圖軟體鐘耳順: 創業之初志同道合更重要

  創業者説“雙創”系列訪談之②——飛利信陳洪順:合夥創業重在配合

  “內部創業”給創新帶來生命力——專訪神州泰嶽董事長王寧

  如何從中關村的小烏雞變成創業板的金鳳凰——專訪飛天誠信總經理李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