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行中國首代:發展PPP項目政府不應過度承諾

  • 發佈時間:2015-11-10 09:08: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章導讀: PPP很多時候都是表外融資項目,政府完全受合同約定,未來將支付一定補貼或者償付某項服務,這些可能都不會立刻體現在預算上,未來的資金流或者收入可能會被過度透支。

  專訪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Hamid Sharif:

  發展PPP項目,政府不應過度承諾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張璐晶 |重慶、北京報道

  《中國經濟週刊》:您認為目前中國發展PPP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Hamid Sharif:最重要的國際經驗,是認真的規劃以及在進入交易時睜大眼睛,了解風險是什麼,並且有信心管控住這些風險。

  第二條經驗是,PPP項目,説到底是政府和私營部門合作,向私營部門讓渡向公民使用某項服務收費的特許權利,或者是某種形式的政府採購服務。公眾對此的信心非常重要,一定要讓公眾清楚整個過程。否則,公眾會失去信心,私營部門也不願意繼續做下去。

  還有一點經驗是,政府不能承諾太多。PPP很多時候都是表外融資項目,政府完全受合同約定,未來將支付一定補貼或者償付某項服務,這些可能都不會立刻體現在預算上,未來的資金流或者收入可能會被過度透支。幸運的是,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規定了所有PPP項目都必須通過一項財政評估,通常政府不應承擔超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們需要一個機制來確保這個規定得以落實,因為有一些國家在過去就遇到過未來承諾無法實現的問題。中國需要確保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能力實施監管並避免上述問題。

  《中國經濟週刊》:PPP的一大難題就是難落地,有數據統計1000個項目中,最終落地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您怎麼看這樣的問題?

  Hamid Sharif:地方政府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找到那些接地氣的、有市場價值的項目。比如供水,私營部門可能有更新的技術,也有經驗,或許可以和政府進行合作,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服務。政府是公共財富的使用者,政府尋求的應該是最好的價值、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在服務提供者間存在競爭是件好事,一方面政府不願給私營部門支付太多,但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給他們足夠的吸引條件,政府必須明白:私營部門進來,需要給他們合理的利潤。至於何為合理,這取決於具體情況。如果私營部門可以把投資放到其他領域並可以賺更多錢的話,他們為何要投資PPP項目?所以要把握好兩邊的平衡。

  《中國經濟週刊》:如何避免PPP成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平臺?國際上有這樣的問題嗎?

  Hamid Sharif:正因為這是表外融資項目,不反映在政府負債表上,所以政府有過度透支未來收入的風險。如果只把PPP當成解決其融資問題的手段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別的國家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葡萄牙就經常被列舉為反面教材。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出臺了相應的規定,現在重要的是落實這些規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