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下鄉記
- 發佈時間:2015-11-10 01:33:25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樣本
農民馬玉明的第一筆貸款
借錢買來的拖拉機20天幫他賺了7.5萬
“今年秋天20天我就賺了7.5萬,比往年多賺了一倍多。”47歲的河北邢臺市清河縣農民馬玉明從他剛買的紅色拖拉機駕駛座上跳下來,樂呵呵地用手拍了拍拖拉機外殼。馬玉明是當地無人不知的機械能手,他今年翻倍的收入,來自於他從網際網路銀行貸款買來的這臺拖拉機。
天生酷愛擺弄機械的馬玉明並沒有像同村人一樣做羊絨、羊毛生意,除了耕作自家50畝地外,他主要的收入來自於用自己的玉米收割機、小麥收割機和吊車等為他人收割、犁地。不過,外出耕地作業需要其他人提供拖拉機,利潤被分成了。
“我從沒貸過錢,我應該貸不下來吧。”馬玉明剛聽鄰村村淘小二楊德超説網商銀行能借錢買車的時候,自己將信將疑。以往都是攢夠了錢才敢購進一套設備,但他不想錯過秋天賺錢的好時節,“要是能再有一台拖拉機,收入不就能翻倍了嘛。”
每年9月底到10月初的20多天,是河北、山東地區玉米收割完成準備播種小麥的時節,翻地是確保小麥更好生長的先決條件。在當地,連人帶機翻一畝地50元,馬玉明一個人一天就能翻40多畝。
馬玉明決定試試看,他找到了楊德超,讓他幫著在淘寶上購買了一台7萬元左右的拖拉機,並帶著身份證、戶口本以及宅基地證明,讓楊德超幫他錄入資訊、提交了20萬元的貸款申請。“貸款到賬是5天,拖拉機到貨用了2天。”馬玉明笑著説,“我一看放了8萬塊,回家一合計,決定拿這錢先買一輛拖拉機,和大兒子一起出去給別人翻地賺點錢,正好趕上玉米換小麥。”馬玉明還用剩下的錢購買了一些原材料和化肥。
“這8萬貸款還沒兩個月,我現在就能還上了。”回村兒後,馬玉明家的院子裏經常來人,大家都想看看淘寶上買的拖拉機有什麼不一樣,還經常讓馬玉明表演一下,“就是急轉彎,他們叫漂移,我跟他們説這輛新的是四驅的,轉彎玩的不漂亮,他們就哈哈大笑,説我還真把拖拉機當小汽車了。”看到馬玉明貸款成功並且賺了錢,加上村淘小二的介紹,以前從不借錢的村裏人也都開始對貸款蠢蠢欲動。眼下,清河縣柳林村已有130多戶提交了網商銀行旺農貸的申請。
背景
他們都在為農民提供信用貸款
較量已從刷墻到大數據風控
在農村,像馬玉明這樣有資金需求的農民,面臨的選擇不止一家。當傳統銀行沒有多少動力下沉網點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巨頭已經開始掠奪農村的金融市場。
在鄉下,在墻上刷上標語是最常見的宣傳方式。但內容已經從“生男生女都一樣”,改成了跟網際網路金融密切相關的話題了。在網商銀行針對農民推出的貸款産品“旺農貸”試點的清河縣農村,北京晨報記者看到,“旺農貸 致富快 手機點點錢入袋”的標語;而京東則更早地就在其他地方刷上了“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的口號。
當下,競爭已經從“刷墻”標語,蔓延到了大數據的掠奪,模式也各有不同。但形成“工業品下行”以及“農産品上行”的閉環,已經成為各家網際網路金融的共同抉擇,為的是獲取更多的農民徵信大數據。
據了解,網商銀行的旺農貸是通過阿里巴巴村淘渠道,憑藉長期以來電商的運作概況、違約情況、誠信狀況進行跟蹤,和當地的特色産業情況,來篩選出信譽口碑較好的地區,再根據村淘小二的推薦以及其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確定是否放款及額度高低。而京東金融推出的“京農貸”則是利用産業鏈金融,並基於合作夥伴、電商平臺等沉澱的數據資訊,為農民提供信用貸款。
網商銀行副行長趙衛星認為,只有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不斷強化風險識別的能力,幫助農民積累信用,才是農村金融真正的出路。“以往農村金融的痛點有四:運營成本高、資訊不對稱、收入難核實、教育成本高。但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成熟後,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大數據線上風控,以簡單透明的産品流程,將金融産品嵌入本地化場景的線下渠道。”
實際上,農村金融目前依舊是中國金融的薄弱環節。數據顯示,當前農戶貸款餘額僅佔全部貸款餘額的6.4%,農村地區信貸檔案建立的數量僅為城市的四分之一。在城鎮,每萬人擁有金融服務人員329人,而農村僅有1人。
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