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將研究建立綠色發展指標體系

  • 發佈時間:2015-11-09 22:3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董冠洋)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陳吉寧9日晚間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時指出,要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深化生態環保制度改革,提升環境治理能力,中國將研究建立綠色發展指標體系。

  陳吉寧説,今年是中國環境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將“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中國政府還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些文件相互銜接,彼此呼應,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今年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年。聯合國三次高級別國際會議,特別是9月份聯合國發展峰會通過的2015年後發展議程,為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新的路徑。

  陳吉寧指出,“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期,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中國要堅持以提高環境品質為核心,從改革環境治理制度入手,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和資訊化水準。重中之重的是要改革環境治理制度,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把生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和改革藍圖具體化為路線圖和施工圖。為此,環保部將著力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環境法治建設,堅持依法保護環境。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需要宏觀政策,而保持宏觀政策有效性的基礎是法治化,使守法成為常態。這既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環境治理的改革方向。法治化的任務,一要健全環境法律體系,二要嚴格執行法律。通過法律的完善和執行,讓環境違法行為受到應有處罰,促進建立規範和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第二,完善環境預防體系,推動空間佈局和産業結構優化。預防是環境保護的首要原則,包括劃定生態紅線、實施戰略環評、完善環境標準以及資源能源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等措施。通過生態紅線的劃定,不斷優化發展的空間佈局,守住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通過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發揮對區域重大生産力科學佈局的導向和約束作用;通過完善環境標準體系,包括強化地方的環境標準,引導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通過控制總量和控制單位生産總值能耗、水耗、建設用地強度,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能源,減輕污染排放,促進環境治理。

  第三,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推進環境品質改善。要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證制度,改革環境影響評價等有關管理制度,形成有效銜接、運作順暢、簡便高效的管理制度體系。要建立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提高環境治理的整體性和有效性。要健全環境保護的市場體系,引入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向社會開放部分環境監測項目。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和交易市場。推廣綠色信貸,支援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建立上市公司環保資訊強制披露機制,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研究建立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評價考核辦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建立地方領導人員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探索建立賠償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失職、瀆職的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第四,改革環境監管方式,提升監測監管執法能力。從今年開始,將對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落實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體責任。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一些地方政府重發展、輕環保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適度上收生態環境品質監測事權,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線上環境監控系統,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基本實現環境品質、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實現互聯共用。

  第五,全面推進資訊公開,倡導全民參與。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環境意識。推進綠色消費革命,引導公眾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要健全環境資訊公開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網路舉報平臺和制度,促進公眾監督企業的環境行為,讓每個人成為保護環境的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