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甘肅金融扶貧經典案例徵集案例選登

  • 發佈時間:2015-11-09 08:32:02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農業銀行靜寧縣支行——

  靜寧縣“四融”平臺實現“四贏”

  案例背景

  靜寧位於甘肅省東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甘肅中部乾旱縣。目前,靜寧蘋果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全縣果園面積達到101.2萬畝,佔耕地面積的68.6%,果品總産量達到60萬噸,産值24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果品産業收益320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66%,全縣有14.8萬人依靠發展蘋果産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主要做法

  農行靜寧支行圍繞蘋果産業發展,探索“果農+果商+農行惠農服務點”“政府+農行+産業化龍頭企業+農戶”的服務“三農”新模式,全力推進靜寧縣的扶貧工作。

  “金穗E融”系統運作良好。業務推廣前期,農行靜寧支行成立了仁大、李店兩個行銷推進團隊,印製“金穗e融”宣傳折頁5000份,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反覆到府宣傳講解,手把手的培訓輔導,使廣大果農和果商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農行“金穗e融”系統對交易帶來的方便、快捷和實惠,為進一步擴大客戶群體和機具使用量奠定了良好的客戶基礎。

  服務點建設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在調查摸底,掌握資料的基礎上,該行前期在蘋果豐産鄉鎮李店鎮、治平鄉、仁大鄉布放終端機具6台,先後在蘋果集中收購點舉辦培訓班6場(次),鄉鎮駐村幹部、果品經銷商、代理商、企業負責人、果農等260多人參加了培訓,有效激發了果農、果品經銷商的網上交易熱情。該行還申請省市分行開闢“綠色”通道,僅用5天時間,分別授信常津、慶源兩戶果品龍頭企業2800萬元和2000萬元,成功開辦跨境“參融通”業務4800萬元。

  業務拓展成效顯著。農行靜寧縣支行積極與供電公司、通訊公司、保險公司簽訂代理服務協議,進一步鋪平了“惠農通”服務點代收費項目的交易通道,目前已代收電費3267戶,金額52.3萬元;代收話費1640筆,金額65.5萬元。

  實施效果

  借助“四融”平臺,農民不僅能及時了解産前、産中、産後的各類資訊,而且可以辦理交電費、通訊費、為學生轉賬匯款、農産品交易等業務,解決了農民了解資訊不對稱,農産品産、供、銷各環節的盲目性。同時,農民可隨時了解勞務資訊,有了農閒時外出務工的行動方向,提升了農民的致富能力和途徑。

  該行以此為渠道,發揮輻射帶動效應,通過刷卡結算擴大線上業務交易量。日前共建成“惠農通”服務點336個,布放轉賬電話276部、“萬村千鄉”農家店(POS)60部,實現了全縣24個鄉鎮、333個行政村全覆蓋,實現代收話費、小額存取款、轉賬交易金額7340萬元。目前已累計註冊用戶3470戶,成功發佈交易資訊2816條,累計發生線上交易1130筆,交易金額2.11億元。

  農業銀行靜寧縣支行圍繞當地支柱産業發展情況,開發上線的集融通、融資、融智、融商于一體的“四融”“三農”服務平臺,這一模式試運作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充分肯定,取得了農民、企業、政府、銀行四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甘肅省分行——

  “雙業貸款”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案例背景

  自全省雙聯行動開展以來,郵儲行甘肅省分行緊緊圍繞省委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大戰略部署成立了雙聯行動領導機構,行領導和雙聯幹部組成調研工作組多次進駐聯繫點甘南碌曲縣唐科村,走進草原深處,和當地政府領導、駐村幹部以及牧民群眾一起共商幫扶大計。結合碌曲縣唐科村自然條件和自身金融行業特點,圍繞如何讓群眾早日脫貧,積極開展精準戶的入戶對接、扶貧項目調研開發等工作,經過該行黨委和雙聯工作人員深入唐科村對幫扶需求的反覆論證,最終探索出一條適合唐科村牧民擺脫貧困的發展之路。

  主要做法

  為使唐科村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提高當地群眾牛羊産出能力,增加牧民經濟收入,改善牧民的生活條件,使牧民早日過上好日子,郵儲行甘肅省分行做出了許多努力。一是購買了10頭犏雌牛、30頭牦雌牛捐贈給唐科村40戶貧困戶,先從“輸血”幫起,為貧困無畜戶解決家庭養殖問題。二是根據全省郵儲行聯繫點氣候、植被、不同地貌的差異性,開發不同的貸款扶持産品,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該行針對甘南碌曲地區高寒(海拔3200米)純牧區植被霜期長、生長期短的實際情況,決定在高原牧區著力開發“草食畜牧業”貸款産品,以“草食畜牧業”貸款扶持牧民家庭養殖、畜産品交易等帶動牧區産業發展,為貧困戶增加收入;在農耕地區,以開發“塑膠大棚種植”貸款産品為主攻方向,持續解決貧困戶産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2013年8月份該行“雙業”貸款面向全省58個貧困縣逐步推開,不斷擴大投放範圍。2014年7月11日,郵儲行甘肅省分行在碌曲縣拉仁關鄉唐科草原舉辦了“郵儲行甘肅省分行貸款發放、牦雌牛捐贈儀式”,決定把“草食畜牧業”貸款引入唐科村貧困戶進行試點,然後在甘南州其他貧困縣進行投放,並爭取政府貼息,最終確定以“雙業”貸款模式扶持貧困戶開發項目,為牧民家庭牧場、養殖大戶、畜産品交易等新型畜牧業提供貸款幫扶,為廣大農戶塑膠大棚種植業提供資金幫助,從而撬動整個貧困地區發展。

  實施效果

  “草食畜牧業”貸款在唐科村成功開發後,目前已為唐科村148戶牧民發放該類貸款1183萬元,佔全村201戶的73.63%,基本解決了唐科村畜牧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該行推出的“雙業”貸款很受群眾歡迎。“雙業”貸款為農牧民、個體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加快了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奔小康的步伐。僅僅從甘南碌曲縣拉仁關鄉統計反饋的數據看,就“草食畜牧業”貸款扶持這一項,唐科村2012年至2014年底牧民純收入就從3115元增加到5600元,三年純收入增幅達到了79%。2014年底,唐科村在該行傾力幫扶下已實現整村脫貧,該行雙聯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該行零售信貸部今年10月份數據統計,該行全省“雙業”貸款規模不斷擴大,從2013年的5個億,截至目前已發展到了36個億,“雙業”貸款規模增長了7.2倍,全省收益戶數達到了4.34萬戶。

  臨夏縣農村信用社——

  “金果”養殖模式帶動少數民族地區農戶增收

  案例背景

  臨夏縣南垣鄉是一個傳統農業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生産基礎薄弱,傳統種植業難以滿足群眾增收致富的迫切願望,發展畜牧養殖業就成為唯一現實選擇。但散戶養殖受市場資訊、養殖技術等因素制約,加之受市場中間商利益排擠,養殖收益難以得到保障。2011年,該鄉由致富帶頭人牽頭,組織養殖大戶成立了金果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良種羊繁育和肉羊育肥,自身規模不斷擴大,生産效益逐步提升,同時有效帶動了農戶增收。

  主要做法

  (一)加大信貸支援力度。在金果合作社建立發展過程中,農村信用社給予大力支援。2012年發放貸款200萬元,2013年《甘肅省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産業發展貼息貸款管理辦法》出臺後發放牛羊蔬菜貸款300萬元,享受財政貼息,減輕利息負擔,為合作社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援。

  (二)積極跟進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將金融服務融入信貸支援之中,充分利用貸款客戶較多、從事行業各異、分佈區域面廣、通過貸後檢查與各類客戶溝通充分、資訊靈通的專業優勢,及時收集市場資訊,從金融角度分析判斷後及時向合作社反饋,有效彌補合作社生産經營局限于一隅的資訊短板,為引進先進養殖技術、開拓銷售市場等提供了資訊支援。積極開展政策和金融知識宣傳,對國家和省州政府及各行業管理部門出臺的各類優惠政策及時進行宣傳講解,幫助合作社充分運用優惠政策做大做強。加大財務輔導力度,幫助合作社根據會計法和各種財務結算制度要求不斷完善各項財務制度,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促進經營規範化,為精細化管理夯實基礎。

  (三)構建支援農戶發展合作機制。農村信用社通過農戶評級授信工作,逐村逐戶調查摸底農戶生産經營、家庭收入、財産及債務、個人品行等基礎資訊,建立規範的農戶資信檔案,確定信用農戶授信限額,全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幫助解決農戶養殖資金不足的困難。探索引入“合作社+農戶”的擔保方式,對確有發展潛力但缺少抵押品的農戶由合作社擔保發放小額貸款,密切合作社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降低貸款風險,形成了信用社、合作社、農戶三方共贏的良好合作關係。同時,認真執行利用支農再貸款發放涉農貸款利率加點幅度不得超過5個百分點的政策規定,切實做到讓利於民。目前,農村信用社向與合作社有業務合作關係的近百戶農戶發放貸款380萬元,用於在合作社入股或發展散戶養殖,提高了支農信貸資金使用效益。

  實施效果

  2014年,金果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出欄肉羊4萬餘只,基礎母羊存欄達1.2萬隻,銷售收入4500萬元,凈利潤達1500萬元。目前,該社社員達250多人,成立以來分紅總額達到1350萬元,分紅比例連年保持在20%左右。與該社簽訂用工合同、從事種植養殖的農民近60人,每人平均年收入3萬元左右。

  甘肅銀行——

  “銀行+企業+農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模式

  案例背景

  通渭縣是定西市下轄的一個純農業縣,農業生産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強,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抗災能力較差,農民自有資金不足,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條件不具備。同時,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一直存在,農戶發展經營舉步維艱。

  主要做法

  精準扶貧工作大幕拉開後,為了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甘肅銀行在通渭縣確定了“銀行+企業+農戶”模式,通過優選當地實力強、誠信度高、有幫扶帶動能力和意願的涉農企業作為精準扶貧幫扶企業。這些企業共有的特點就是以農業生産為主營業務,農民可以用精準扶貧貸款發展養殖和種植業,幫扶企業負責收購,或者將精準扶貧貸款直接投資,幫扶企業在年終付給農戶約7%的“投資收益”。

  實施效果

  甘肅銀行借助“銀行+企業+農戶”模式,努力打造的貧困戶致富“財富管理公司”立足實際帶動效果明顯,解決了貧困戶沒有致富産業、沒有啟動資金的難題,打通了貧困戶缺乏資金難以有效脫貧的瓶頸。該行在通渭縣精準扶貧工作中,充分利用幫扶企業先進的經營理念、廣闊的市場等資源,不僅解決了散小農戶經營資訊不對稱和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還把幫扶企業打造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該行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扶貧模式受得了地方貧困戶的普遍歡迎。截至10月31日,該行在通渭縣已累計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4.99億元,其中有13家幫扶企業正在帶領100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中國建設銀行甘肅省分行——

  “善融商務”為精準扶貧插上“金翅膀”

  案例背景

  定西自古以來就以“千年藥鄉”“中國薯都”著稱,是全國“道地”藥材和“優質”馬鈴薯的重要主産區之一。近年來,定西市堅持走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的路子,圍繞打造“千年藥鄉”“中國薯都”,著力提升農業産業開發層次。許多貧困戶通過藥材、馬鈴薯産業脫貧致富,可是,仍然有貧困戶因為資金的原因不能走上致富之路。資金成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主要做法

  建行善融商務平臺對甘肅地區精準扶貧項目全力支援,對精準扶貧企業推薦入駐善融商務平臺,對已入駐商戶提供以下支援措施:

  一是廣泛的商機服務。為買賣雙方提供全面的電子商務資訊服務,包括供求資訊、企業商鋪、資訊、推薦資訊展示,買方、賣方資訊搜索、訂單管理、支付結算、物流管理、交易評價、投訴舉報等全流程服務。二是強大的品牌宣傳。對入駐善融商務的企業,提供商品展示和品牌宣傳的機會。依託建行眾多網點、自助銀行、電子銀行、網際網路站等渠道以及行銷人員的支援,幫助企業快速提升知名度。三是獨有的融資服務。支援入駐善融商務的企業申請辦理各類銀行貸款服務,包括助保貸、網銀迴圈貸、小額貸、信用貸、善融貸、善融e貸等小企業貸款,以及專門為從事生産經營的個人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四是為企業提供網上銀行、融資支付等多種方式的支付結算服務,實現建行間及與他行間的支付結算。五是資金託管與結算服務。按買賣雙方協議對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資金進行凍結,待付款人確認後,將交易資金劃轉收款人賬戶,為交易雙方提供基於銀行信用的第三方資金託管,保障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權益。六是完善的售後服務。依託建行遍佈全國的分支機構、員工,以及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為入駐善融商務的企業提供售後服務。

  實施效果

  建設銀行已成熟的“電子銀行善融商務平臺”,結合當地區域特點,政銀企緊密配合,引導幫助企業入駐電商平臺,為當地企業開展産品線下訂貨、線上交易及推介活動,大幅提升了定西農特産品網上交易額。通過引導定西農特産品採購商與供應商通過線上進行交易,培養商戶和採購商的線上交易習慣,增強商戶和採購商對平臺的粘性,明顯提升了定西農特産品的交易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