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改變傳統行業基因 智慧製造仍需核心技術

  • 發佈時間:2015-11-07 10:15: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鄭鈞天 龔雯)以資訊互聯和移動互聯為潮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飛速地改變著“中國製造”。如何適應移動網際網路和工業4.0時代,傳統製造業如何升級、如何轉型,成了“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工博會)期間的熱門話題。

  埃森哲公司的研究預計,未來15年,僅製造業就可借助物聯網增加1960億美元的累計GDP,而如果採取進一步措施,該數字有望增加至7360億美元。比如,製造商可利用預測性分析工具來加強對設備的追蹤、管控和維護,為在危險環境中作業的工人配置智慧設備。重要的是,可創造更具個性化的産品,從而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以機床為例,記者在工博會現場看到,數控機床正逐漸向網路化、整合化的智慧方向發展,憑藉網際網路技術,診斷和修正生産過程中的偏差。通過任意一台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連接到一個指定網址,使用者就能對産品進行實時監測,輕觸螢幕便能遙控其繼續運轉或者停止。這不僅大大釋放了人力,也擺脫了以往固定地點、固定機器的操作局限。

  但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雖是工業大國,但還遠不是工業強國。中國製造業的單位産品、單位GDP産出的物資消耗能耗仍很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速建,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管理會計與中國製造2025”論壇上指出,“中國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中國企業也正面臨國際上來自發展中國家在低端産業、發達國家在下一代産業競爭戰略制高點方面的競爭。”

  黃速建認為,“中國製造2025”的指導思想是要以“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來推進智慧製造。要通過迎接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加強工業技術能力,主要是彌補短板,提高綜合整合水準,培養多層次的人才。

  黃速建説,在經濟從高速增長換擋至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要想成功轉型升級,面臨生産效率增速和資本回報率下滑、以及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CEO董明珠在5日舉辦的“問道明珠”論壇和“明珠訓練營”上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根本就是要創新,“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固有的想法,不斷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為導向使中國製造更有競爭力。”

  董明珠以傳統産業之一的空調行業為例説,多數中國廠商並未掌握核心技術。“壓縮機不是你的、電機不是你的,還有很多關鍵控制器都不是你的。中國很多企業只是拿了外國的技術,而並沒有掌握技術。”

  董明珠認為,智慧化製造一定要有自動化的設備核心部件,不能依賴於外國的技術、買別人的部件。“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中國的製造企業需要的仍是高精端的設備架構和自動化的生産進程,掌握核心技術,改變傳統行業的基因,才能實現産品的革命性突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