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秸稈利用需“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5-11-07 05:40: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日,《經濟日報》“一線調查”版刊登的《且看秸稈變“大樹”》一文,報道了湖北省公安縣萬華生態板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廢棄秸稈加工成板材的典型案例,這為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構建秸稈綜合利用産業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我國每年所産生的農作物秸稈有9億多噸,但由於綜合利用率不高,絕大部分被廢棄或焚燒。為禁止焚燒,一些基層幹部下鄉包村、嚴防死守,依然是年年禁、年年燒。

  不讓農民燒秸稈,就得給秸稈找出路。其實,秸稈是一個巨大的再生資源,根據其材質特點,運用物理、化學、複合的處理方法,既可以作為工業原料,還可以造肥還田,也可以作為生活能源、草食家畜粗飼料等,不僅起到減排、節能、生態、迴圈經濟的作用,還能推動農業生産的可持續發展。要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需要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打好組合拳。

  一是政策鼓勵。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儘快出臺秸稈綜合利用的鼓勵政策。目前,政府對秸稈還田項目已經實施了農機作業補貼,但由於秸稈還田腐爛程度差,次年不好耕作,導致農民積極性不高。對此,政府要完善鼓勵政策,擴大輻射面,增強政策的鼓勵效應,提升農民再利用的自覺性。

  二是資金扶持。秸稈綜合利用,離不開資金。金融機構要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的資金扶持力度。對秸稈綜合利用的項目和進行深加工的企業,在資金投放方面可採取一次核定、分期投放、監督使用等方法,並給予優惠利率;對以秸稈為粗飼料的農戶及其養殖合作社,可採取以存定貸,隨用隨貸等方式,在儲存場地、拉運、收購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

  三是技術支援。科研機構要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産品研發,確保新産品、新技術易於接受便於推廣。同時,科研機構及其技術人員要深入鄉村,普及秸稈再利用知識,並提供技術支援。

  (山西省原平市信用聯社 吉建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