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視窗”裏的世界

  • 發佈時間:2015-11-07 02:31: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想隨錄

  我們對於視窗並不陌生。個人電腦的Windows作業系統,只提供微軟公司定向銷售的視窗界面;攝像器材的視窗,留給人們的是攝像者精心選擇的畫面;而我們觀察世界的視窗——眼睛,卻會從同一個客體看到不同的特徵。這種現象,我們姑且稱之為“視窗效應”。

  人類的認知和思維領域,也同樣存在“視窗”。這個視窗,是由其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的閱歷共同形成的。

  嬰兒呱呱墜地,其大腦和心靈幾乎一片潔凈。可以接受外界輸入的所有資訊,不存在主觀的選擇。最早的資訊輸入來自於家庭環境。家人的言語行為、知識結構、道德水準,成為新生兒認知世界的第一個“視窗”。《三字經》開篇即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個習,就是新生兒的“視窗”。孟子的母親屢次搬家,就是要改變少年孟軻的“視窗”。

  新生兒不斷成長,第一個視窗已經不能滿足其需要,於是就要上學、讀書,接受教育。書是什麼?書只不過是作者或編者通過自己的思維“視窗”,留給讀者的經過精心選擇的資訊而已。《莊子》“天道”篇輪扁與齊桓公的對話,道出了書的本質: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説則可,無説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輪扁因為自己不會傳授經驗,就推論聖人也無法將其修行心得著述傳世,走向了事物的極端。但也説明:書之所載,只不過是作者“視窗”過濾後的資訊而已。書可以讀,但絕不能盲信。那位小時候被母親遷來遷去的孟子,就曾振聾發聵地喊出:“盡信書,不如無書!”

  據滿清編篡的《明史》記錄,張獻忠在四川殺人竟達數億之眾。問題是,當時中國總人口才多少?張死後二十多年,四川人仍然在堅持反滿鬥爭,那些人難道會死而復生?

  僅靠讀書接受知識,會限制人的資訊來源和認知世界的視窗。所以,我國古人倡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行萬里路,拓寬自己的視窗。

  不同的環境和閱歷,決定了不同的認知和思維視窗。視窗不同的人,很難溝通交流。《莊子·秋水篇》對這一問題有深刻的闡述: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拘于虛,篤於時,束于教,是三種不同的視窗限制。

  如何拓寬我們的視窗?《莊子·逍遙遊 》所講“不龜手之藥”故事也許能給我們啟迪: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説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掌握“不龜手之藥”秘方的宋國家族,“視窗”裏只有“洴澼絖”,世世代代為人漂洗絲絮,每年所得不過數金。而途經的客人,發現“不龜手之藥”後,將其“視窗”瞄向了遠方的吳越戰場,借助於“不龜手之藥”,獲得了“裂地而封”的巨大收益。

  只有那些保持通權達變的思維習慣、能夠拓寬自己“視窗”的人們,才有可能發現生活中的“不龜手之藥”。也就是所謂“機遇只光顧有準備的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