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帶股進城世代享分紅

  • 發佈時間:2015-11-06 08:31:41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2日發佈,明晰農村集體産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成為農村改革重點。我省集體産權改革起步較早。作為唯一被授權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産權改革的城市,南京躋身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名單。最近,該市啟動這項改革,將集體資産股權量化到人、固化到戶,股權可在本村(居)繼承、轉讓。而昆山去年就開始探索集體資産股權固化到人。這些變化,將給農民送去重大利好——他們可以帶著股權進城落戶,而且能夠世代享受集體資産收益。

  南京探索:

  固化到戶可繼承轉讓

  在新一輪集體産權改革中,南京探索具有突破意義的是,明確集體資産股權或收益分配權可在集體經濟組織,即本村(居)內部繼承、轉讓;在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村(居)權益固化到戶,以戶為單位“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

  南京行政村包括涉農社區696個,農業人口208萬,集體資産近200億元,經營性凈資産58億元。股權固化,今後農村集體資産收益將由固定的群體享有。

  南京市委農工辦書記孔令才認為,股權固化,意味著農民今後無論戶口在哪,不管進城還是留鄉,都有權參與集體資産的管理決策、享受收益分配,這將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減少其進城顧慮,有利於人口遷徙。

  2004年,南京即啟動第一輪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九成行政村成立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包括南京在內,我省上一輪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大部分村(居)集體資産股權不固定,合作社根據人口變動定期調整持股成員。

  在省農委副主任祝保平看來,集體股權變動帶來很多問題。人口加快向城市集聚,空心村增加,農民離鄉不離土,戶口還留在農村;經濟發達的地方,如蘇州,連鄉村都有很多外來人口,有關集體收益分配的糾紛不斷。多年以後,誰還分得清誰才是鄉村的主人。股權固化,能較好地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利益。

  省農委農村集體經濟研究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集體成員資格界定衝突,是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面臨的一大問題。課題組提出,通過股權量化、股權固化固定集體股權受益對象,較為合理。

  昆山突破:

  固化到人世代分享

  今年昆山實施農村集體産權改革,已有91家股份合作社完成固化改革,涉及7萬多農戶。

  “昆山集體産權固化的改革非常迫切。”昆山市委農工辦主任江雪龍介紹,昆山城鎮化率達78%,全市11萬戶農戶,已有8萬戶入城居住。昆山外來落戶人口增長很快,全市戶籍人口7年增長近10萬,相當一部分購買動遷農民房屋,進入農村居住,鄉村結構隨之發生很大變化,利益衝突不斷,股權三五年調整一次,難度很大。

  股權要不要固化、固化給誰,以哪天為時間節點,都交給村民表決。昆山周市鎮去年試點集體股權固化改革。鎮經濟服務中心主任沈金龍説,股權固化是集體大事,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決策。全鎮16個村,各村舉行村民聽證大會,每10戶選出一名代表參會,表決結果是98%以上的農戶都願意股權固化。

  在昆山,只要是本村原籍村民,未進入行政和事業編制,均享有集體産權股份,享有資産收益權。去年6月30日後出生人口,則不享有股權。

  “我們把認定標準送到各家各戶,每家簽字。光資格認定,代表們就開了3場會。”周市鎮小涇村村支書馮鳳根説。根據村民討論結果,周市鎮劃定17種情況能配置股權,包括14種戶口不在本村者,如在外落戶、就業的大學生,國企銀行職工,只要不享受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待遇,都有股權。

  丁春燕出嫁離開小涇村已20年,戶口十幾年前遷到昆山,這次她和兒子都拿到股權證。“以前想把戶口遷回村,沒成功。有了股權證,不用再折騰。聽説一年分紅不到100元,錢不多,但以後總會有用處。”她説,兒子今年19歲,將來不管走到哪,都能享受村裏分紅。

  周市鎮許家村1萬人,一半是外來人口。張郎全原是興化市中堡鄉人,1991年舉家遷到許家村,當年買下農宅,後來又分到田地落了戶。他説,這次全家都有股,女兒在上海工作十幾年,嫁在上海,一樣有股份。

  股權證由昆山農工辦發放,註明持股人員享有集體資産投股分配權,沒有所有權,並明確,根據合作社章程,實行股權固化,長期不變,可繼承、轉讓,但不得退股提現。雖然股權證以戶為單位發放,但註明擁有股權的家庭成員,實際上股權已固化到人。

  “479戶,1814人。這個數字不會變了。”許家村村支書江華説,村裏人口每年增加20多人,股權固化後,村民的紅利不會被稀釋。

  昆山淀山湖鎮紅星村村民顧明根一拿到股權證,馬上催女兒把孫子戶口遷到昆山市區。孫子明年上小學,以前擔心失去農民身份,家裏不敢遷走他的戶口。

  淀山湖鎮經濟服務中心主任何金元説,有了股權證,大家不會輕易遷走戶口,畢竟農民身份的含金量還在見漲。在昆山,農民集體資産股權,每股每年分紅少的不到百元,多則3000多元。

  駱村困惑:

  集體收益難增不敢“固化”

  在南京,不少村支書不願將集體産權的股權固化。江寧區東山鎮駱村社區書記劉寧説,他擔心集體會失去資産,股權固化搞不下去。駱村所在東山鎮是南京城市化較早的街鎮。11年前,該鎮太平社區率先在南京完成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革,給村民分紅。但時至今日,全鎮13個村(含涉農社區),有一半集體資産縮水,集體資産收益下滑。

  集體收益減少,村民分紅就得不到保證。分紅一旦減少,哪怕一年少分一塊錢,村民也不會滿意,可能就把村委會班子選下去。駱村現有固定資産1.7億元,去年資産收益1600多萬,股份合作社有3400多份個人股,去年每股分紅470元。村裏工業園區馬上面臨拆遷,將直接減少一大筆收入。劉寧直言,不敢搞固化,一固化,收益不能保證。他想搞股權“只減不增”,持股人越來越少,分紅壓力就會減少。

  駱村村民潘星喜説,孩子上學,老人養老金,保潔,統統來自村裏廠房、門面房租金。分紅,只佔村集體資産收益的一小部分,哪怕是借錢,村裏也要保證每年分紅只增不減。

  江寧區東山街道上坊社區有賬面資産1600多萬元,去年資産收益近600萬元,但很快就要“無米下鍋”。今年,社區2萬多平方米廠房被拆遷,集體資産收益將減少8萬多元。“資産都快沒了,還談啥股權固化?”社區副書記楊梅珍説。

  本報記者 顏 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