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動,留住黑土地

  • 發佈時間:2015-11-05 05:31:5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純繆翼

  編者按:在糧食連年增産的同時,東北黑土區黑土退化問題日益凸顯。今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5億元資金支援東北黑土區17個産糧大縣(市、區、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目前試點項目實施已進入關鍵時期,農業部于近日派出2個督導組赴東北四省區檢查工作進展情況,對主要工作做法進行經驗總結。如果説本週刊9月17日《拿什麼留住你,黑土地》是一張對策清單,那麼本期則是黑土地保護的一份行動側記。

  分類施策,精准保護黑土地

  “這裡的土地肥到家,抓上一把攥出油,插根筷子會發芽,栽上柴火也開花。”這曾是東北黑土區老鄉們常常念叨在嘴邊的話,但現在黑土地日漸變瘦了,變硬了,變少了。“我們看著也心疼吶,但是地還得種,自己也找不到什麼特別好的辦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孟家鄉和平村村民吳景瑞告訴記者,聽説從今年起中央安排專項資金保護黑土地,我們可是打心眼兒裏高興,打心眼兒裏支援。

  今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5億元資金支援東北黑土區17個産糧大縣(市、區、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技術路線為“控、增、保、養”:控制黑土流失,採用緩坡耕地改順坡為環耕種植、改長坡為短坡種植等高修築地埂、種植生物籬帶等措施;增加有機質含量,採用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水保肥採用耕作層超深松、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等措施;養育黑土,採用糧豆輪作套作、固氮肥田等措施,實現黑土地用養結合。

  控制流失不再讓黑土減少

  淺山丘陵坡耕地致使水土大量流失,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平翠枝最頭疼的事情。“現在的丘陵坡耕地,未來有望成為高産田。”平翠枝憧憬地説,通過對已經形成的侵蝕溝進行治理,來年春天就能看到植滿樹木的“生態溝”。

  據了解,目前阿榮旗黑土地保護實施面積10.1萬畝,涉及8個鄉鎮的9個村,其中以水土流失為主的綜合治理模式3個村,其中2個項目區約2.8萬畝土地進行了流轉。“早些年農民開荒種地,當年種了當年收,只顧眼前效益,不注重涵養土地。只有植樹防治水土流失,才能有更好的效益。”平翠枝算著總賬,可能當年受益不明顯,但將來治理好了,都成了高産田,效益均攤,農民和土地兩頭受益。

  玉民家庭農場主潘玉民一下子流轉了項目區內的1.55萬畝土地,正是因為他看好了黑土地保護的長遠效益。“我把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退下來植樹造林,種一些榛子樹、杏樹;對於坡度在5度以上的耕地,順山壟改橫坡壟,種植玉米、馬鈴薯、大豆等。”潘玉民對於治理水土流失很有一套,並不是衝著這平均每畝300元的補貼來的,“我是個農民,別的不懂,種地還是在行的,希望能把地越種越肥。”

  增有機質不再用化肥“撐著”

  10月中上旬,吉林省的玉米已經基本收穫完畢。榆樹市、農安縣地裏都覆蓋著厚厚的玉米秸稈等著粉碎全量深翻還田,有的已經開始“動工”。由於以往秸稈粉碎、還田成本高,東北黑土區秸稈等有機物約有60%~95%被焚燒。

  今年發生這一轉變,最根本要得益於每畝90~100元的農機作業補貼。據農安縣合隆鎮眾一農機合作社社長文業勝介紹,他的合作社計劃和政府簽訂5000畝地的秸稈還田深翻合同,每畝他將得到100元的補貼,老百姓受益,合作社也有積極性。

  榆樹市養殖業發達,幾乎家家都有堆漚豬、牛、雞糞便的習慣,這為農家肥施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記者在榆樹市五棵樹鎮田豐農業合作負責人陳卓的玉米地旁看到一個2米寬、4米長、1米多深的糞坑,他説:“我家養了60多頭豬,這些肥要漚一年留著自家用。上了農家肥的地,保墑、保肥能力強,抗旱效果明顯。”2009年趕上伏旱,別的地旱得減産嚴重,而陳卓施用農家肥的地不僅沒有減産,産量還提高了10%。

  保水保肥不在“鋼板”上種地

  在吉林省公主嶺市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秸稈翻壓還田技術會現場,轟隆隆的機械聲讓人們又看到了希望。先是一輛秸稈粉碎機過去,原本較長的秸稈瞬間被二次粉碎;150馬力的液壓翻轉機所到之處,30釐米深、2米(3壟)寬的泥土被輕鬆翻起,秸稈被壓到地下;最後一道工序是聯合重耙機,土地平整了待到來年耕種。

  搞出這麼大動靜的是吉林省集豐機械種植聯合社理事長詹喜峰,他的聯合社共有16台(套)用於秸稈翻壓還田的機械。據了解,詹喜峰的聯合社此次招標成功,承擔黑土地保護項目500坰地的秸稈翻壓還田,每坰補貼1000多元。“以前我們採取深松的方法,項目實施後開始秸稈全量還田,成本不漲,每坰白落1000多元,我們當然樂意。”詹喜峰顯然幹勁十足。

  養育黑土不再重産輕養

  “我知道糧豆輪作能夠起到固氮肥田增強土壤肥力的作用,但相比玉米的種植效益,綠豆要低不少。現在好了,一畝補貼300元,免去了我的後顧之憂。”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街基村超越現代玉米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魏剛説,“萬萬沒想到,增産那麼多,看來綠豆均衡利用土壤水分和養分,協調養分供應,延緩地力衰退、減少農藥使用量等一系列好處果然是名不虛傳。”

  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北部積溫較低,並不適合種玉米。但是由於種玉米效益相對好一點,許多農民採用覆膜播種。産量是上去了,但是不少地膜卻殘留在地裏,造成土壤理化性質下降,玉米産量也越來越低。“我們在試點區推行了2.175萬畝糧豆輪作,每畝地補貼400元的差價,讓農民看到種植大豆對耕地的改善作用後,再引導他們逐步改變種植結構。”扎賚特旗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劉復偉説。

  建立機制,保證技術到位率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今年4月9日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發言時談到:“當前,我國糧食庫存相對充裕,黑土地保護技術日趨完善,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的時機已經成熟,條件逐步具備。但也要看到,東北黑土地保護是一項山水林田湖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應科學謀劃,綜合施治,統籌推進,久久為功。”因而,此次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不只是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更要強調建立科學有效的運作機制從而保證技術的到位率。

  合作社主導組織實施

  “農業試點項目的落地,必須選擇好實施主體,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程度要高,以避免散戶實施造成的標準不統一、難以監管等問題。”農業部督導組專家陳印軍認為。各試點縣都做到了重點鼓勵和支援新型經營主體承擔項目實施任務,補貼資金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傾斜。

  “我們縣有各類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681個,規模都不小,我們與專家組確定了合作社的選擇標準,優中選優。”黑龍江克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柴斌説,標準要求合作社領導對黑土地保護認知度高,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以上、並對耕地使用權在3年以上,合作社農機力量雄厚,配套農機具等其他設施較為齊全,合作社自有及附近有規模化養殖場,能夠為製造有機肥提供充足源料。最終選擇了實力最強的三家合作社: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新興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新隆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了10萬畝地試點任務。

  “阿榮旗經濟基礎薄弱,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裝備不齊全,難以滿足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需求的現實問題。”平翠枝説,阿榮旗整合本旗農機大戶組建農機協會,並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吸納鄰縣——黑龍江省甘南縣的農機合作社,開展深耕、深松、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作業服務,既節省了經費,又提高了現有農機裝備的利用率。

  專家組全程跟蹤指導

  “此次試點中黑土地保護的技術模式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工作的關鍵是要將這些措施落到地裏,獲得農民認可。”農業部種植業司相關負責人説。目前,17個試點縣(市、旗、區)政府都成立了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從組織上保證項目的有力推進。同時,成立由省內科研、教學、推廣等部門參加的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專家組,全程跟蹤指導,保證技術實施標準到位,修訂並創新試點模式。

  哈爾濱市雙城區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專家組長魏丹談及自己的工作頗為感慨:“農業部和省裏出臺了指導意見,但具體實施細則要根據本縣的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為了讓方案更接地氣,我們改得很辛苦,中間有爭吵甚至拍桌子,前後改了7次才定稿。”在專家們的建議下,雙城區最終決定利用丹麥技術將通過厭氧發酵的液態有機肥通過專用車播灑到農田,探索有機肥的高效率施用。

  “項目試點有專家組指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一次專家組是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包括對指導意見的解讀,對我縣方案制定的修改。他們自己也更接地氣,從而選擇具體實用的新技術。”樺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羅有志説。

  針對樺川縣農民反映的簡單深翻造成的地表土活性肥力較差的問題,專家組在研討之後拿出了兩種心土層培肥措施。在黑土層或耕作層薄的區域,在保持現有黑土層或耕作層位置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專用心土層改良機具,將粉碎的秸稈埋入25公分以下,熟化心土層;採用專用心土混層改土機,在保持黑土層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對不良的心土層(如白漿層與淀積層)進行混拌,改良原有的土體特性,建立良好土體構型。

  承包戶參與監測監督

  “這次黑土地保護試點,有成熟的技術模式、有專家組全程指導、有精幹的實施主體,還需要有健全的監測管理機制才能讓好事做好、實事做實。”全國農技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談及督導感受時説。

  “由於現代大農業起步較早,在已有的農機深松作業監管平臺基礎上,我們建立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監測評價體系。”黑龍江省土肥站站長王國良説。

  目前,黑龍江9個試點縣建立了動態監測管理平臺建設,對有機肥生産企業生産有機肥或合作組織施用有機肥或秸稈還田進行監控,並留有錄相照像資料;設置了長期耕地品質動態監測點,項目區每1000畝耕地設立1個長期定位監測點,共設立100個監測點。主要開展土樣採集化驗、植株採集化驗、籽實採集化驗、灌溉水樣採集化驗技術工作。這就能對項目的各個環節進行切實有效的監督,保證項目真正落到地裏。

  “黑龍江基礎比較好,有可利用的資源。我們沒那麼多錢去搞監測平臺,主要是依靠農民,讓農民參與監督。”扎賚特旗農業局局長孔繁玉找出了新路子,雖然合作社是作業實施主體,但作業地塊都要由原有承包農戶簽字,畢竟是自己的地,誰也不會坑自己。關於增施有機肥也找到了“土辦法”,有機肥統一堆漚在地頭,工作人員可以很方便地檢測有機肥的品質以及每畝地的施用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