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已提出秸稈資源“五料化”利用途徑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常理 王樂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為北京市大興區採用機械化田間粉碎秸稈進行飼料加工(10月8日攝)。 李 欣攝 (新華社發)

  每年秋收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不僅污染了環境,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實際上,秸稈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生物質資源,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産物有一半以上存在於秸稈中,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近年來,我國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不斷提升,2013年已經達到約76%。但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那麼,秸稈的綜合利用有哪些好處、技術方面需要哪些突破、如何進一步提升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對此,《經濟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研。

  秸稈都能幹啥

  “用了玉米秸稈青貯的飼料後,我們飼養的肉牛比以前更壯實了!”山東省無棣縣小泊頭鎮梁鄭王村的無棣大草原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殿旭高興地説。據了解,從2013年9月起,無棣大草原養殖專業合作社每年收購3000余噸玉米秸稈進行青貯,用於肉牛飼喂。

  “青貯的飼料中有益菌、蛋白質、糖分和粗纖維的軟化功能都比較好,有助於提高肉牛各種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肉牛的生長速度和肉的品質。”林殿旭告訴記者,“通常一頭肉牛出欄要20個月左右,每頭能賣1.5萬元左右。現在用上秸稈青貯飼料,18個月左右就能出欄,錢一點也不少賣,肉質還好”。

  梁鄭王村每畝玉米田僅秸稈就讓農戶能多收入200元左右,村裏的養殖戶70%以上都採用秸稈青貯的方式養牛。

  秸稈的飼料化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方面。隨著人們對秸稈的了解,秸稈的利用價值也越來越顯現出來。2014年,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編制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目錄》發佈,提出了秸稈資源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途徑。

  肥料化應用是秸稈綜合利用中的重要一塊。近年來,通過推廣機械粉碎還田、保護性耕作、腐熟還田、秸稈堆漚、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我國秸稈肥料化利用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國秸稈肥料化利用量2.0895億噸,佔秸稈可收集量的26.4%,秸稈還田對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地綜合肥效和生産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秸稈也可以通過沼氣、固化成型燃料、熱解氣化、直燃發電等方式,直接轉化為清潔能源,效果十分明顯。2012年,全國秸稈能源化利用量1.079億噸,佔秸稈可收集量的13.6%。

  此外,由於秸稈含有豐富的碳、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且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為其基料化利用提供了便利。目前,利用秸稈作為基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種有平菇、雙孢菇、香菇、金針菇、木耳、雞腿菇、杏鮑菇等,栽培技術成熟,潛力很大。

  瓶頸在哪

  秸稈迴圈利用的“五料化”途徑顯著提升了秸稈的利用率,但五種途徑發展並不均衡,一些途徑存在明顯的問題,阻礙了秸稈利用率的進一步提升。

  肥料化利用方面,目前我國秸稈直接還田量達到2.36億噸,根茬3.83億噸,但我國秸稈還田品質不高,制約了農民進行秸稈直接還田的積極性和秸稈直接還田的規模化實施。

  “秸稈殘留還田包括作物收穫留茬和留高茬。留高茬是一種保護性耕作,但小麥、水稻等農作物收穫留茬過高,一般達到25至35釐米左右,直接影響到秸稈直接還田的機械化作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畢于運説,農作物收穫留茬過高的直接原因是機械收穫費用高,但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秸稈收儲利用需求過低,農民和農機手並不以提高秸稈收集率作為作業目標。

  記者了解到,秸稈能源化利用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生物質發電利用秸稈比重偏低。目前,全國現有的秸稈發電廠年可消耗秸稈近4000萬噸,實際利用秸稈量約1800萬噸。二是秸稈熱解氣化和“炭氣油”聯産工程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産品檔次低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正常運作的比例不到二分之一。三是秸稈固化成型雖已形成560萬噸的産能規模,但因專用爐具不配套等因素,年實際利用秸稈量不到200萬噸。

  此外,由於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不足,利用研究基礎比較薄弱,系統性、規模化技術研究欠缺,科研經費和科研人員缺乏,制約了我國秸稈技術的發展和産業化的推進。

  如何提升綜合利用率

  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準的關鍵是明確秸稈利用的主導方式。對於土地而言,土壤有機質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將利於作物的生長,而秸稈還田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秸稈還田包括直接還田和養畜過腹還田兩種主渠道。“秸稈直接還田不是最高效的秸稈利用方式,大力發展種養一體化的新型農牧綜合體,建立新型的、高水準的、現代的農牧結合製度,實現秸稈直接還田與秸稈過腹(廄肥)還田有機結合,將是我國秸稈迴圈利用的主導方向。”畢于運説,同時,要提高秸稈還田品質,盡可能做到“粉得碎、撒得勻、混得均、埋得深”。

  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提出,要加快制定農作物收穫留茬標準,降低違規焚燒的可能性。同時開展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對技術進行整合配套,加大機械設備開發力度,引進消化吸收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此外還需提高秸稈綜合利用附加值,突破秸稈乙醇、秸稈多糖單糖、秸稈澱粉生産等深層次技術障礙。(經濟日報記者常 理 實習生 王 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