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中國造好的橋梁

  • 發佈時間:2015-11-05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詩 軒

  首創連續剛構柔性拱組合橋的宜昌長江大橋,助中國最難修的山區鐵路——宜萬鐵路跨越長江天險;

  世界最大跨度鋼箱混合梁鐵路斜拉橋——寧波鐵路樞紐北環線甬江特大橋,主跨468米一跨過江,滿足甬江3000噸海輪的通航和防洪要求;

  主跨160米、單個轉體橋梁重1.68萬噸的“亞洲第一重轉體橋梁”——滬杭客專跨滬杭高速特大拱橋,轉體30度後成功合龍。在68分鐘的施工過程中,橋下滬杭高速公路車流暢通,交通未受影響;

  超大型橋建合一綜合結構體系,讓武漢火車站躋身“全球最美建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國最大跨度的公路鋼桁拱橋——珠海橫琴二橋,打通橫琴新區對外交通瓶頸,像豎琴橫臥水面,與橫琴地名暗合,銀白色的拱肋遠看又如低飛海鳥,寓示著珠海的勃勃生機,建成後將成為珠海地標。

  這些橋梁的締造者,就是新近在武漢成立的中鐵建大橋設計研究院。它的主體鐵四院橋梁處始建於1953年,歷經60餘年創新與發展,將“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核心價值觀持續積澱,接力傳承並不斷昇華,成為鐵四院橋梁專業成長、跨越、致遠的強勁原動力。

  業績驕人:設計完成了中國高鐵橋梁總長度的60%以上

  伴隨著中國高鐵的不斷開通,一組數字惹人注目:武廣高鐵,橋梁佔比42.%;京滬高鐵徐滬段,橋梁佔比83%;滬杭高鐵,92%;廣珠城際,95%!高橋競秀,大道磅薄——可以説,是一座座橋梁,托起騰飛的中國高鐵!

  在高鐵建設的熱潮中,鐵四院橋梁人找到了施展才藝的舞臺。一座座建成通車的橋梁身上,四院標準的份量越來越重,響噹噹的“四院設計”成為橋梁工程師們獻給祖國的最好禮物。

  2008年至2014年,鐵四院每年設計的各階段高速鐵路橋梁長度平均在3000公里以上,累計設計橋梁長度達25344公里,其中2008年和2010年僅施工圖橋梁設計長度就達到歷史最高的2000公里。

  完成了以京滬、武廣等高鐵為代表的中國高鐵橋梁技術標準研究和設計,構建了高鐵橋梁設計技術管理體系,創造了一批知名橋梁品牌,設計完成了中國高鐵橋梁總長度的60%以上,獲國家級獎18項,專利授權104項。

  近年來,在 “一主兩翼”的戰略指導下,鐵四院橋梁專業承攬了大批城市軌道交通、公路市政橋梁勘察設計,在自攬經營和工程總承包方面取得良好業績。先後完成了湘潭湘江四橋、福州市尤溪洲閩江大橋、珠海橫琴二橋,重慶中渡長江大橋等大型橋梁設計,參與武漢、南京、廣州、昆明等眾多城市的軌道交通和地鐵項目設計,創作了眾多“行業領先、享譽中外”的精品工程。

  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的進程中,鐵四院橋梁專業矢志不渝堅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首創了諸多橋梁結構類型,在複雜山區鐵路的高橋、大跨度組合結構橋等橋梁的設計水準有了長足的進步,已設計完成了各種結構橋梁種類達到100余種,結構類型或跨度均為全國之最。2014年,鐵四院《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橋梁的設計技術管理》獲“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鐵四院橋梁人一直孜孜不倦追求著橋梁品牌的打造。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在路內率先開展了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設計研究,1988年,國內首座雙線鐵路預應力混凝土單箱雙室變截面連續梁在京廣復線白麵石武水大橋建成。該橋主跨64米,實現了鐵路在大於32米標準簡支梁跨度時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運用的突破。

  此後,鐵四院連續梁設計技術日新月異,1994年廣深線準高速鐵路石龍大橋,主跨3孔72米雙線部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是當時我國同類型橋梁中的最大跨度,榮獲國家魯班獎、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開工的杭州錢江鐵路新橋採用(45+65+14×80+65+45)m單箱三室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是國內外聯長最長的四線鐵路連續梁橋。

  新世紀以來,鐵四院的橋梁水準在關鍵技術的攻關中不斷成長。一座座大橋的建成,不僅收穫了高品質的橋梁實體,還帶動了鐵四院橋梁專業的標準規範、計算理論、結論分析、模型實驗等方面的長足進步,四院橋梁專業不斷在國內摘取桂冠。

  為了適應高標準鐵路對橋梁結構受力和變形的要求,鐵四院橋梁人創造性的將不同結構體系結合為整體,形成連續梁拱、斜拉剛構、V構拱、連續剛構拱、剛架係桿拱組合橋等近十種組合體系橋式。由於其較大的跨越能力、較小的結構高度、優美的外形,迅速成為高速鐵路跨越高等級公路及航道的首選橋型之一,在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採用。

  橋梁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手段的進步。近年來,鐵四院橋梁處自主開發鐵路橋梁CAD系統和鐵路涵洞CAD系統、鐵路橋梁工程師、鐵路框架程式、橋涵GPS測量系統等優秀的設計出圖軟體,極大提高了設計效率。

  文化傳承:薪火相傳譜華章

  60餘年來,從“南攻衡廣,中取華東,北戰徐連”,到“快出圖、出好圖,決戰京九建設當尖兵”,從“爭當跨世紀鐵路先鋒”到“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鐵四院橋梁人在一次次鐵路建設高潮中,經歷著一次次嚴峻考驗。道道關隘,重重險灘,使“誠信,創新,敬業,包容”的四院精神,在勞動和創造中得到昇華和發展,把四院橋梁人的搶抓意識、務實作風和創新精神錘鍊得越發鮮亮。

  橋梁精神,是穿草叢,踏沼澤,劃皮艇過江河的敬業;是挑燈夜戰,保質保量,對業主負責的誠信;是體現在每一張圖紙、每一個尺寸標注的嚴謹,是面對江河山川,敢言跨越的勇氣。60餘年來,四院橋梁人同風共雨,將橋梁精神的內涵不斷拓展到新的疆界,用橋梁人“扛得了,頂得住,挺得起”的堅毅表情,凝聚起締造明天的深厚力量。

  上世紀50年代,橋梁人扛著儀器穿行在比人還高的茅草叢,腳下,是冰冷的沼澤;60—70年代,他們在川漢線崇山峻嶺中草測,進行薄壁高墩技術攻關,以苦為樂,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80年代,他們用手搖電腦和計算器等簡陋的工具完成了鐵四院第一座連續梁橋的設計;90年代,他們積極響應“甩掉圖板跨世紀”,為設計實現計算和繪圖微機化做著不懈努力。新的世紀,他們與時俱進,托起高速鐵路在祖國大地風馳電掣,並在傳統項目之外,開闢出了全新的領域。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橋梁,仿佛是四院橋梁人一脈相承的一種象徵。

  60餘年的積累和沉澱,為新成立的中鐵建大橋設計研究院轉型升級、再創輝煌打下了堅實基礎。依託優勢資源,以橋梁勘察設計為主營業務,發展相關多元業務——中鐵建大橋設計研究院將繼續保持鐵路橋梁設計綜合技術的領先地位,做強做大市政橋梁、公路橋梁、軌道交通橋梁業務,拓展諮詢、監理和橋梁健康檢測、診治加固業務,進一步開拓橋梁設計施工總承包市場,適時適度發展橋梁産品製造業,加快海外業務拓展,全力推進專家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成為專業技術一流、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專業橋梁設計研究諮詢企業。

  一座好的橋梁,應該同時具備安全性、實用性、經濟性和美觀性。它們在風雨雲濤中貫通南北,在虹霓霽色中靜默不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