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糧食價格怎麼定?陳錫文:貼近市場兼顧農民收益

  • 發佈時間:2015-11-04 10:2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劉然)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相關精神,並介紹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下簡稱《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説,《實施方案》裏對整個糧食改革的形成機制實際上已經提出非常原則的重大的意見,就是糧食價格的形成應當貼近市場,同時要兼顧農民的合法收益。這是未來形成中國糧食價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陳錫文介紹,糧食的形勢非常複雜。從表面上來看,“三個數量在不斷增長”:連續12年國內糧食産量在不斷增長;從2010年以來進口的糧食數量在不斷增長;目前的糧食庫存在不斷增長。這種情況主要是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自從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全球出現了對大宗産品需求的疲軟,國際市場的糧價如果和2011年相比,目前的國際市場三大主糧的糧價差不多跌下去40%-50%,這是全球的局面。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家為了調動農民積極性,保障農民的合理收益,這幾年在不斷地適當提高臨時收儲價格和最低收購價,這樣和國際市場上價格的走向出現了一個相反的狀況。

  “我們在不斷提價,國際市場在不斷漲價,過了這一個節點之後會出現中國的糧價高於了國際市場。當然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分析,其實中國糧價高於國際市場也並不完全是由於國內的價格增長,因為你能看到國內價格的漲幅是明顯低於國際市場糧價的跌幅。”

  他認為,糧價出現這樣的複雜情況有很多的因素,第一是我國農業自身競爭力不足。第二是保護政策使得糧價不斷走高。第三是國際糧價在下跌。第四是貨運問題。第五是匯率問題。所以這是由很多複雜的因素構成的。

  面對這樣的問題,處理這個問題也不能簡單化。陳錫文表示,這兩年我們對三個主糧基本上的政策,比如小麥和稻穀在已經實行最低價的地方維持價格水準不變,2015年實行的小麥和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沒有提升,2016年正在研究過程當中。玉米的價格和去年相比主産區的玉米臨時收儲價平均降低0.12元。因此,也能夠看到整個市場,包括關內沒有實行臨儲價的地區,市場價格也在下跌。但是這個價格仍然是高於國際市場的。

  他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降低玉米的臨儲價也是考慮到當前糧價這種複雜的情況,不能讓種糧農民太吃虧,還要注意保障他們的利益,下一步原則是使得價格和補貼能夠分開。將來把價格和補貼分開,價格主要是由市場形成,市場主體才會活躍。過去把補貼和價格弄在一起,價格就高於市場價,於是糧商糧販、加工企業就不活躍了。把改革和補貼分開之後就可以激活市場,農民按市場價賣糧,經營主體按市場價收糧,這樣就把糧食市場搞活了。如果説市價過低怎麼辦,政府要採取適當的政策,直接補貼農民,但是和價格分開走。這是基本大的原則,未來走勢也是這樣,“價補”分開,貼近市場的價格,價格的形成機制是貼近市場,注意保護農民的合理的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