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合作社插上科技的“翅膀”

  • 發佈時間:2015-11-04 07:33:01  來源:石家莊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合作社插上科技的“翅膀”———老供銷新活力⑤

  本報記者 吳 溫

  前些天,正趕上收完穀子搶種小麥,欒城區天亮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軍海忙得不亦樂乎。

  在全市數千家合作社中,天亮合作社建社時間並不長,但在短短三年內,借力中科院最新科研成果,精準種植,流轉土地約2000畝,服務農田萬餘畝,覆蓋全鄉20多個村,固定資産也從最初的5萬元,躍至如今的500萬元,成為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

  尤其是合作社推行“黨總支+供銷社+合作社”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供銷社為農民生産生活服務的生力軍優勢,以及合作社的科技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服務農民、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新技術——

  以中科院為“外腦”支撐

  小麥是什麼顏色的?金黃色?在天亮合作社,剛剛種下的小麥中,不少卻是紫色的。

  “平常的小麥畝産1000斤,紫小麥能達到1200斤,而且收購價格也高,收入比種普通小麥要高很多。”看著那些紫皮、紫仁的麥粒,趙軍海告訴記者,天亮合作社與中科院現代化研究所合作,紫小麥的産業化便是其中之一。它的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2畝,慢慢發展到60畝,到明年將擴大到更大範圍。

  記者了解到,紫小麥之所以成為緊俏貨,是因為它所含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是普通小麥不能比擬的。而它的“出身”更是比較“高大上”——來自中科院現代化研究所張正斌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

  趙軍海介紹,紫小麥是該合作社2012年引進的新品種,但它具有“來自野生、非轉基因”的特性,在種植管理上與普通小麥區別不大,還具有抗旱、抗倒伏、抗蟲害等特點,再加上用紫小麥做成的麵條、水餃、麥片等食品,同樣帶有本品種自然生成的紫色,銷路很好,給廣大種植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農戶願意種植它。

  同樣出自中科院的張雜谷,也是張軍海的“心頭好”。

  “咱們石家莊屬於漏斗區,需要節水、節肥作物,而張雜谷正好符合要求。”張軍海表示,種植張雜谷每畝只需澆一次水、施肥30斤即可,畝産量最高近千斤。算下來,比玉米收入還要高。加之,出谷率高,又是國家優質米,不僅百姓願意種,市場也非常好。

  更讓趙軍海自豪的是,截至目前,已經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合作社或農戶過來“取經”,希望能夠種植這些新品種。

  新模式——

  “懶漢”管理 精準種植

  近日,東牛村村民趙立軍一大早便敲開了合作社的大門,原來,受農戶委託,他們所屬的80多畝土地,要全部流轉給天亮合作社。“流轉後,畝産量能提升150公斤左右。”趙立軍感慨地説,合作社剛成立搞土地流轉時,他和很多村民一樣猶豫不決,但這三年眼看著合作社越來越壯大,他也由最初的半托、全托變為土地流轉。這樣一來,一年到頭,包括自己家在內的4畝多地不用再管,拿著流轉費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年底還能分紅

  為什麼合作社統一種植後,比“單打獨鬥”提高了很多?原來,在這裡,“懶漢”管理、精準種植,成為一種新風尚:種前,每塊土地都經測土配方,確定用肥方案;同時,以先進的農業科技指導社員開展優質小麥、玉米、穀子等糧食作物的種植,有效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我們這兒以前基本沒人種穀子。為啥?就是因為所有環節都要靠人工,人間苗、人工收穫、人工除草,太麻煩。”趙軍海告訴記者,不過現在好了,從播種到收穫全程機械化、智慧化,乾乾淨淨就把地種好了。

  記者了解到,天亮合作社推行的是“黨總支+供銷社+合作社”的管理經營模式。供銷社通過參股,充分利用其網路、行銷、資本、組織等優勢,採取産權結合、牽頭領辦、業務連接、組織對接、項目扶持等多種方式,讓合作社在規範經營上越走越遠。

  “更重要的是,供銷社的參股融合,使得化肥、種子、農藥、生産機械等生産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還保證品質。”趙軍海説,供銷社、合作社的融合發展,開創了共建共贏的新局面。

  新機遇——

  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在談到合作社的未來發展時,趙軍海説:“合作社在管理與運營中,‘12345’模式是基礎,但簡單的種植並不能讓鄉親們真正富起來,讓入社的社員錢包鼓起來才是硬道理。”

  趙軍海口中的“12345”,就是現在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即1個中心(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2條腿走路(大田種植、特色種植),三位一體(村黨支部引領、供銷社參股、合作社組織),4個合作(社科合作、社社合作、社政合作、社企合作),五農服務(農技、農資、農機、農化、農托全程服務)。

  如何走上一條讓入社會員共同富裕之路,趙軍海顯然已胸有成竹。

  “我們合作社也要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實行‘網際網路+大田耕種’、‘網際網路+銷售’,尋求更大發展。”他告訴記者,合作社將再購置一批智慧型機械,實現定位耕種,讓種植更加智慧;同時,借力區供銷社的網際網路銷售平臺,將社員生産的無公害綠色農産品銷得更遠、更好。

  不僅如此,趙軍海表示,在以後發展過程中,他們還將根據市場需求,延長農産品産業鏈,向農産品高端、下游發展,幫農民從土裏刨出更多“金子”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