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顯堂:我國經濟對貨幣刺激為何有麻木症?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45: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面對這一刺激,市場似乎沒什麼感覺,“央媽”的一番苦心也似乎沒有獲得相應的回應。

  在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週期以來,央行頻頻出手,採用公開市場操作與利率調整等多種手段釋放流動性,期待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但市場的反應卻非常麻木,流動性依然不足,實體經濟的“饑渴”狀態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難道是刺激不足嗎?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已達193%,遠高於絕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即便是實施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的美國,該比率也維持在低於90%的水準。因此,從總量而言,我國的流動性環境應該是非常寬鬆的。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多次降準降息,但流動性並沒有明顯改觀。人們都在問:錢到哪兒去了?其實,廣義貨幣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就是貨幣流動速率的倒數,貨幣供應量過高實際上也意味著當前的貨幣流動速率過低。因此,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本質上就是沉澱的錢太多了。那錢究竟沉澱在什麼地方了?

  事實上,錢沉澱在了“僵屍”企業,而有不少“僵屍”企業還是國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首先,地方政府往往為保證處於“僵屍”狀態的國企“僵而不死”,便以政府隱性擔保的方式促使銀行放貸給這類國企,這就使得其能夠以更低的資金成本獲得更大規模的外部融資,一些“僵屍”國企成為沉澱信貸資金的無底洞。

  其次,一些銀行的信貸部門為防範道德風險,寧可給“僵屍”國企放貸,也不願給民營企業放貸。因為給民企放貸,一旦出現風險,那就可能承擔道德拷問,被質疑有私下交易。銀行自然不願意承擔風險去為民營企業放貸,更別指望為小微企業放貸了。而給國有企業放貸,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承擔的短期風險就很小,即便出現了風險,那也是公對公,甚至採取貸新還舊的模式來維持惡性迴圈。這導致我國金融資源錯配比較嚴重。

  我國經濟對貨幣刺激政策的“麻木症”,本質上是廣義貨幣與實體經濟脫鉤現象日趨嚴重的表現,導致廣義貨幣增速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速之間的關聯性大幅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用廣義貨幣增速這個仲介指標來調控宏觀經濟,其效果必然有限。

  要避免實體經濟陷入信貸資源錯配迴圈的“陷阱”,並使“沉澱”于“僵屍”企業的信貸資源重新進入流動狀態。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不僅要讓信貸資金向優質企業、小微企業流動,而且要推動資産證券化,改變金融資産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國企改革力度,尤其是對“僵屍”國企,要進行破産重組,決不能使其繼續成為沉澱信貸資金的“黑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