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後市仍將維持弱勢運作格局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31: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部資訊中心 鐘永玲

  10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消息,給前期低落的市場打入了一劑強心針,麥價短期內止跌企穩。山東農民反映,消息發佈後3天內當地小麥每斤漲了4分錢。但政策利好很快被市場消化。據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監測,10月16日當周普通麥價格為每噸2320元,較上周上漲20元,但10月23日當周價格再度跌至2280元,優質麥“鄭麥366”、“西農979”價格近期穩定在每噸2600元的水準。從後期走勢看,受宏觀經濟形勢、國內外小麥供需等影響,小麥市場總體仍將弱勢運作。

  國內小麥需求低迷,庫存高企

  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我國糧食加工行業需求低迷,加之巨大的國內外價差,導致國內糧食市場“産量增、庫存增、進口增”。就小麥市場而言,根據往年規律,8月下旬,小麥需求升溫,價格會上揚,但今年不升反降,9月底托市收購期結束後,缺少政策支撐的小麥價格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雖然前段時間小麥價格下跌與國家下調玉米臨儲價、“小麥價格也將下調”謠傳等有關,但總體上還是與國內供應充足和需求疲軟的基本面有很大關係。

  小麥需求除口糧外,排第二位的是飼料消費,佔總消費的比重在10%~20%,用量和比重大小主要取決於小麥和玉米的比價以及小麥品質。由於今年以來玉米價格低迷,小麥飼用替代幾乎沒有優勢。同時,其他飼料替代用糧進口成倍增長,也大大壓縮了小麥飼用空間。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截至9月30日,河南、江蘇等9個主産區各類糧食企業收購新産小麥6631萬噸,同比減少732萬噸,其中托市收購量同比減少400多萬噸。全社會收購量減少,説明後期小麥供應除托市糧拍賣、貿易商供應外,市場仍有較充足的流通糧源。

  全球小麥供需格局寬鬆,價格跌至2010年以來低位

  2013、2014年全球小麥産量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供需形勢寬鬆,同時,美元走勢較為強勁,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也整體下行。2015年全球小麥産量形勢基本明朗,繼續增産並保持産大於需格局,庫存也增至3年來最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0月份數據,預計2015/16年度全球小麥産量7.35億噸,比上月預計數調增640萬噸,同比增0.3%;消費量7.27億噸,同比增2%;産大於需780萬噸,期末庫存2.06億噸,為6年來最高,同比增1.6%。10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美國墨西哥灣硬紅冬麥)價格為每噸219美元,為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同比跌24%。

  國內外價差巨大,進口壓力大

  隨著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整體下行,而國內價格在最低收購價政策支撐下逐年上漲,2011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外價格出現倒挂,且成為常態。今年10月份國際小麥到岸稅後價比國內優質麥銷區價每斤低0.42元(5月份低0.59元),處於倒挂以來的高位。

  雖然國內外市場聯動性不強,但國際市場價格低迷,進口壓力增大,對國內市場仍然形成壓制。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産品227萬噸,同比減20.7%,雖然累計進口量同比減少,但從月度進口量來看,基本呈逐月增加走勢。根據目前國際價格走勢和國內外比價,後幾個月的進口量仍然不會小。

  秋冬種小麥麵積基本穩定,優質麥需求相對旺盛

  9月22日,農業部召開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力爭今年冬小麥麵積穩定在3.38億畝,並著力優化結構、提升品質。目前,全國秋冬種已過七成,預計小麥播種面積總體穩定,其中主産區面積基本穩定,非主産區可能繼續減少。

  儘管今年新麥上市以來市場行情明顯不如上年,但2016年國家最低收購價政策公佈得很及時,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與競爭性作物油菜籽相比,小麥效益方面仍有一定優勢,而且品質達標的話銷售也有保障。另外,我國主産區小麥生産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省工省力,管理相對簡單,這也是農民選擇種植作物時考慮的因素。

  綜合上述因素,後期小麥市場仍將維持弱勢運作格局,今年底明年初受元旦、春節消費拉動,價格將呈短期溫和上漲,但“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現象仍然會比較明顯。明年新麥上市後的價格將更多取決於産量及品質,最低收購價政策仍會對市場起到一定支撐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國內小麥市場整體低迷的形勢下,優質麥需求仍然相對較旺。建議加快小麥種植結構調整,擴大優質專用小麥麵積,更好適應國內需求結構升級的新常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