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教學管三方“齊趕考”

  • 發佈時間:2015-11-03 02:31: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王泮尚劉建吉周海保

  近日,工程兵學院“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生長干部任職培訓學員體能考核優秀率相比入學初測試提高7個百分點;主幹課程的11部教材經修訂後投入使用,教學內容更新率達到45%;學員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一線教學滿意率等指標均有較大提高。

  “這些可喜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赴部隊現地教學這個機制的常態化實施。”學院院長秦伯凱介紹,“從2013年起,學院每年都要組織學員、教員和係隊幹部,到一線作戰部隊集中摸爬滾打一個月,可以説是一次教學管三方‘集體趕考’,交出的成績單顯示實戰化教學水準顯著提高。”

  參訓學員——

  用自己的眼睛找差距

  2012年9月初,學院組織新入學生長干部任職培訓學員問卷調查,學員們的自信心“爆棚”,63.1%的學員認為自己完全具備或基本具備擔任排長的能力,近三分之一學員認為“進行一年的任職培訓沒有必要”。學員們的真實能力水準如何?隨後組織的基礎軍事技能考核很不盡如人意,優良率不到60%。

  反差如此大讓黨委一班人深思:“任職培訓崗位指向性鮮明,必須要讓學員明白為何而學、學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標準。”次年7月底,學院週密計劃、多方協調後,組織600余名學員、63名教員和係隊幹部,奔赴5個軍區及二炮部隊等12支工程兵部隊,現地教學成為學員的“第一課”。今年8月,學院第3次組織赴部隊現地教學,把課堂搬到部隊演訓場,讓學員在戰備訓練、海上練兵、抗洪搶險等各類演訓活動中摸爬滾打一個月。

  “學院組織的現地教學,實際上是讓學員把自己放到‘排長’這個坐標下,讓學員在第一任職崗位的‘預實踐’中找差距、立標桿。”學院政委田曉蔚如此解釋。現地教學中,學院和部隊精心組織,密切協調,把學員推上連隊戰備訓練、教育管理等各項活動的“前臺”,並由優秀基層指揮員採取示範觀摩、授課輔導、隨機點撥的形式,引導學員找到自身在指揮作戰、教育管理、組織訓練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項。

  指導教員——

  將教研觸角深植部隊

  現地教學中,教員將教學課程內容帶到部隊演訓一線檢驗,將教學方式方法用到部隊演訓一線檢驗,將教學科研成果拿到部隊演訓一線檢驗——一系列的“趕考”與“檢驗”中,是對教學品質及科研成果對於“教學力”貢獻率的有效提升。“專業教員們在一線部隊跟訓、調研,增加了實踐、拓寬了視野、補充了理論、增強了技能,為教學科研訓練的改革和發展面向部隊、面向戰場,為打仗服務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學院副院長郭傑介紹。

  “學員感受不到硝煙味和緊迫感,自然進入不了教學內容。”對此,學院柳永富教授深有感觸。暑期,他兩次赴不同部隊跟訓調研,依據部隊訓練新動向總結摸索出“四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得到了學員的廣泛認同。

  怎樣教學員所需、教部隊所需,是院校教學難點問題,難就難在部隊實踐發展變化快。學院組織各專業教員赴各個方向、各種類型工程兵部隊,進行近1個月的跟訓、調研,在部隊這個容量大、元素多、空間廣的實踐平臺上拓寬視野、更新理論、定位需求,為教學重點與部隊演訓實踐常態化“對表”提供了有效機制。

  係隊幹部——

  管理標準向部隊看齊

  “學院《赴部隊現地教學實施辦法》規定,係隊幹部必須蹲連住班,全程參加連隊的軍事訓練、思想政治教育、文體活動和戰備工作,指導好學員的同時,把部隊的經驗、做法學到手。”學院訓練部長徐波介紹。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學員隊幹部從以往的“臺前管理”轉到“幕後指導”,但不能據此“自我減負”,更要當好管理育人的“舵手”,用心帶兵,以情育兵,讓“無聲”的教育更有力。

  “作為係隊幹部,擔負著一線管理育人的重任,必須針對學員個性及培養過程等特徵,加強思想、行為和生活等管理,全面提升管理育人工作能力水準,既是院校管理工作需要,也是全面鍛造學員素質需要。”道橋係政委范增武介紹,係隊幹部必須了解熟悉部隊,掌握部隊管理育人的標準方法,並教會學員“優秀”這個“習慣”,才能激發學員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打牢促進學員全面發展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