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讀懂中國 需要耐心

  • 發佈時間:2015-11-02 11:3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曹林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段時間與一名南韓記者聊天,他駐北京好多年,很喜歡中國人和中國文化。他談到剛駐中國時的一段小誤解: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南韓隊和中國隊的一場比賽中,他發現很多觀眾明顯都是主辦方“組織”的,穿著統一服裝、喊著統一口號——他本能地覺得這是中國人在“造假”,營造虛假的比賽氛圍,而且這種“組織觀眾”會對南韓隊很不利。立刻,他腦子裏構思了一篇批評北京方面在觀眾上造假的文章。

  不過他沒有立刻動筆,而是採訪了很多現場觀眾。後來他覺得自己是誤讀了此舉——這些觀眾並非只為中國隊喝彩,而是為每個隊員喝彩,尤其要讓外國隊員感受中國觀眾的熱情。冷清的現場可能會讓隊員感到尷尬,熱鬧的加油聲則會在激發隊員的同時讓比賽更精彩。後來,他果然看到穿著統一服裝的北京大媽不斷為南韓隊員加油。

  南韓記者朋友的這段經歷讓我看到了他讀懂中國的耐心——對於一個對他來説陌生的場景和符號,他沒有倉促下結論,沒有“手拿錘子的看什麼都像釘子”,沒有條件反射般亂貼標簽,而是耐心地去了解背後真實和完整的事實邏輯。一些人之所以在一些問題上誤讀中國,就是缺乏讀懂中國的耐心,或者滿足於人云亦云,或者固守某種刻板成見,或者非得找個靶子去批判。

  我想,持續主辦“讀懂中國”這樣的國際會議,邀請世界政要學者名人就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和國防等熱點議題展開專題討論,就是表達一種在溝通互動中讓世界、尤其是希望青年人“讀懂中國”的誠心和耐心。雖然會期只有三天,但這三天只是為了設一個議題開一個頭,為更多人、更多層面、更多事務上的“讀懂中國”搭建一個平臺。發展起來卻常被誤讀的中國,有一種強烈被讀懂、被認同、被尊重從而全面融入世界的渴求。

  正如那個南韓記者的經歷所表明,讀懂中國,耐心非常重要。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民族、膚色、文化、體制、地域、信仰等的差別之下,自己覺得習以為常無比正當的東西,另一個社會中的人不一定這麼看,用自己的理念去觀察另一個社會中的現象,難免也有自以為是的誤解,所以“讀懂中國”尤其需要耐心。一方面,解讀者需要耐心地了解中國現實,不能輕易下結論,要承認不同的存在,而且這種不同可能也是正當和合理的;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被解讀者也需要耐心,頂著誤解耐心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創造條件讓外國人以他們能夠看得懂的方式去讀懂中國。

  另外一個外國記者曾這樣抱怨:中國人跟外國人辯論時經常説“你不懂中國”,這個説法常引起外國人,特別是來自西方國家人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中國人缺乏邏輯、證據,不能説服對方時,使用的“防禦性”説法。其實,動輒“你不懂中國”就是一種缺乏耐心的表現,別人不懂很正常,我們應該有信心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幫助他們聽懂。有事説事有理説理,用事實和邏輯説服別人,而不是用“你不懂”作擋箭牌去回避必要的論證,省略邏輯和論據。

  “讀懂中國”不僅對於外國人,對於中國年輕人也是如此,如何讓年輕人更了解自己的國家從而傾注深沉的愛,甚至更為重要。這個問題上同樣需要講述的耐心和讀懂的耐心。一方面,不能偷懶地喊口號,不能用落後陳舊的話語去解釋,而應該首先去讀懂年輕人,然後耐心地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去解讀。另一方面,年輕人也要有讀懂國情的耐心,讓自己的腳紮根于這片土地,不能沉浸于網路幻覺和標簽框架下,對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卻充滿陌生,從而遠離社會的主流。(曹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