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理念帶來可持續豐收

  • 發佈時間:2015-11-02 08:30: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豐收!豐收!在我國糧食“十一連增”的歷史最高點,今年的秋糧再次喜獲豐收。尤為可貴的是,這場來之不易的豐收,將“綠色”增産理念貫穿始終,用事實最有力地印證了當前轉方式調結構的正確性,為下好“轉方式”這盤大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轉變生産方式,邁向“綠色增産”。近幾年,我國糧食連年增産,各種資源要素繃得很緊、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增大,農業亟待轉型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開啟了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從主要追求産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逐步轉向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産體系和産業體系為重點,推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取得實效。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無疑是對這一戰略部署的有效落實。

  夏糧秋糧雙豐,有賴“綠色增産”。今年的夏糧、秋糧都在前所未有的高位再獲豐收,充分説明瞭“綠色增産”是適應當前形勢需要的、切實可行的。“綠色增産”是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提出的,在技術路徑上,推廣高産、高效、多抗的新品種,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推行控肥、控藥、控水等節本增效技術。其至少包含這兩層含義:一方面是通過實施深松整地、保護性耕地、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等措施,使地力得以恢復並不斷提升;另一個方面是通過科學施肥用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等,把過大的資源開發強度、過量使用的投入品減下來,同時狠抓治理,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等糧食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十二大行動”從今年起重點展開;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北、西南5大區域20套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模式,以及節種、節肥、節水、節藥、環保5大類20種綠色增産及節本增效關鍵技術從今年起全面鋪開。“減肥不減産”、“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觀念更加深入人

  心。

  未來繼續堅持,完善“綠色增産”。當前推進“綠色增産”有諸多有利條件,如大宗農産品庫存均處於歷史高位,物質基礎較為堅實;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不少新型領域需求強勁;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積累了一定經驗等。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中低産田仍佔耕地總面積的70%、耕地退化面積佔40%以上、南方地表水富營養化和華北地下水超採問題突出……農業生態環境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更應看到,糧食生産面臨價格和補貼政策“天花板”的同時,還面臨生産成本上升的“地板”,“兩板”擠壓,進一步降低了糧食生産的效益提升空間,減弱了農業的競爭力。這些都要求我們不斷完善現有的綠色增産模式,實現增産增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還應注意到,“綠色增産”的實現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科研院所、環保組織等,都可以在推動“綠色增産”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在推進“綠色增産”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保護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意願,特別是尊重他們的經營自主權。

  萬里田疇,展開豐收畫卷。我們應當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央關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任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構建適應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讓“綠色”不斷為我們帶來可持續的豐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