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1-02 04:29:4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蔣衛陽

  家有小女初長成。上個週五,對她來説,剛經歷了自己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參加2017年新高考的首場考試,它將決定以後的升學方向。2017年新高考,我省被列入全國高考招生改革首批試點省,而小女這屆高中生恰好趕上了高考制度改革後的“頭班車”。

  改革後的高中學考,既用於評價學業水準,又用於高考招生。而按照新的考試規則, 在除去語文和數學之外的學考科目中“7選3”,根據排列組合,高考選考科目共有35種選法,可以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中選擇純文科或純理科組合,也可以選擇“文理混搭”組合。

  換句話説,新高考制度實施後,學生應試的選擇餘地大幅度擴大,有利於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合理規劃和安排,選自己想學且自己認為學得好、感興趣的科目進行考試,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個性的成長,也使高校招生專業化選拔更精準。

  新高考制度剛開始試點,雖然效果還有待實踐檢驗,但其為各類人才成長創造更多條件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不能選擇,對於個人來説,出生在什麼時代也是難以選擇的。看到小女這一代學子靈活的考試方式和諸多選擇機會,聯想起自己也經歷過的高考,我這個做老爸的不由得生出感慨:個人命運真是與時代緊密相連呵。

  32年前,正值我參加高考。説來也巧,當時我們這批學子也恰好碰上一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課程將由兩年制教學改為三年制。 我們是最後一批兩年制高中生,而此時,杭州市先行試點的學校已經提前實行三年制。這意味著當年高考,與我們同場競技的不僅是兩年制學生,更有首批三年制學生。多學一年,應試時間更充裕,基礎也會更紮實。這對我們文科學生來講更為重要。

  上世紀80年代初的高考,可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為了能夠與三年制的學生一較高下,那時自己確也卯足了勁,常常是復習到深更半夜。因為競爭激烈,大批學子廢寢忘食地苦讀、殫精竭慮地應試,當時進行高考的7月也被人稱作為“黑色的7月”。以至於多年後參加了工作,偶爾我還會做到功課來不及復習這樣的夢。

  我們父女倆面對不同的高考場景,背後是時代的巨變。如果沒有持續進行的改革開放,怎麼會有今天這樣多元的成長選擇?事實上,從總體上看,近年來,隨著高考擴招,上大學已成為大概率事件(當然,這當中也出現部分地區農村學子入學比例相對減少的現象,這已引起國家重視,並正採取相應政策措施來加以解決),莘莘學子上大學的機會遠非昔日可比,而且還多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有意味的是,我們這一代60後,大多數出生於多子女家庭,而我們的下一代卻幾乎是清一色的獨生子女。我們青春時代經歷的一些缺失,在子女這一代已經不再成為問題。這應當感恩於時代。不過,與我們這一代相比,年輕的或是更年輕的一輩在就業、醫療乃至不斷升高的社會撫養比例諸方面,也有自己新的煩惱。

  也就是在上週五,媒體刊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其中提到,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中央基於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項戰略決策對今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必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有人簡單地將全面兩孩政策與過去多子女時代相比較,這失之於膚淺也缺少發展的眼光。應該看到,現在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是建立在經濟更加發展、社會更加開放、國民素質更加進步基礎上的。上述我們父女倆經歷不同的受教育機會,只是反映了其中一個側面。

  我們能不能在增加自身福祉的同時,讓後代看到更藍的天、喝到更清的水、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這恐怕是每一個做長輩的人都應該細細加以考慮的問題。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成就,同時,也正經歷新的挑戰和考驗,如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加大、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緊迫、城鄉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貪腐現象仍需標本兼治等,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來有效加以化解。

  如果説,在改革開放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頂層設計日益成熟。這次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既著眼當前,又矚目長遠,深得人心。而即將啟幕的“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能不能牢固堅持和貫徹好這些理念,與我們每個人的利益都密切相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無論何種發展,最後都歸結為人的發展,它構成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實質。如果把全面兩孩政策放在這個大背景下來看,更有了其不同尋常的時代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