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抱有信心
- 發佈時間:2015-11-01 16: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上海11月1日電 (記者 姜煜)今年是中國“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對於未來的“十三五”規劃,外資金融機構給予極大的關注,他們普遍對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抱有信心。
瑞銀的研究報告預計,中國決策層已提出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倍的目標,這要求未來五年GDP要保持6.5%以上的年均實際增速,“十三五”規劃很可能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5%左右。
報告稱,為了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下實現中高速增長,中國決策層計劃推動創新發展、升級製造業、增加研發支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未來幾年,中國研發費用支出佔GDP的比重或進一步上升,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新企業註冊也將繼續較快增長。決策層已要求深化國企、財政和金融等領域的經濟體制改革,同時要求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瑞銀經濟學家張寧表示,中國“十三五”規劃將繼續出臺促進就業、提高工資增速、擴大社保覆蓋範圍、進一步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從而繼續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中,降低行業準入、放開競爭性領域服務價格將有助於吸引相關領域的私人部門投資。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將繼續上升至50%以上。
日前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中國“十三五”期間要保持中高速增長。著名評級機構穆迪稱,五中全會公報要點與政府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一致,例如增加消費對GDP的貢獻仍是政策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創新的強調也符合政府推動經濟向高附加值領域轉移的舉措,公報還重申政府將致力於逐漸推進市場改革、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開放競爭性領域,預計按照上述指導方針制定的更具體措施將在不久後陸續出臺。
穆迪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挑戰是“在不影響短期宏觀經濟穩定性的前提下,轉變由政府主導的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中國可能把經濟增長目標從‘十二五’期間的7%下調至‘十三五’期間的6.5%,這也將實現中國GDP總量到2020年時達到2010年兩倍的目標”,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的報告説。
據報告分析,“十三五”期間的其他目標,包括增加就業和提高最低工資,將幫助減小收入差距並改善生活水準;建立完善的社保制度將幫助減少預防性儲蓄,從而改變經濟結構失衡的狀況。這些新目標都將幫助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而“中國製造2025”這一中期戰略將實現中國工業領域的升級和重組,創新和新興行業、環保和綠色産業也將獲得政策支援,意味著未來中國對清潔能源的需要也將快速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十三五”的經濟增速應更重品質輕數量,所謂品質就是調整經濟結構,要更快地加速向消費驅動轉型,提高消費比率,增加第三産業的比重,“低於7%的增長速度並不可怕,6.5%甚至6%的高品質、可持續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遙遙領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