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各國是怎麼催生的?瑞典最過分:休假越多獎金越高

  • 發佈時間:2015-11-01 10:15: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剛閉幕,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的消息便迅速在全國炸開了鍋,從2013年“單獨二胎”政策的頒布,到如今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提出,曾經影響幾代中國人的計劃生育政策似乎將再一次鬆動。一時之間,朋友圈、微網志、網頁,滿眼都是關於二孩政策的熱議。70後、80後、90後們也迅速劃分好了各自的陣營,“主生派”歡呼鼓舞的同時,“搖擺派”和“拒生派”也迅速表明瞭自己的立場。想要抓緊生老二的70後們只擔心政策實施太慢,時間來不及;糾結的80後一邊感慨“自己出生的時候,突然就獨苗了,沒有兄弟姐妹,打架都沒人幫忙”,一邊感嘆“如今好不容易長大了,又鼓勵多生孩子,要準備照顧四個老人,再養兩個孩子,最後還要再幫兩個孩子帶四個孫子”;“還沒長大”的90後似乎比較瀟灑,覺得如果“父母帶,那就生唄”。

  “生還是不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筆賬,即使今天社會經濟條件遠遠超越過去,中國人的生育意願和理念卻早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單獨二胎”政策剛剛實施時,不少部門和專家曾經擔心二胎申請會出現“井噴”,然而人們尷尬地發現,2014年符合政策條件的1100萬對夫婦申請的比例還不足10%。放開二孩,就能鼓勵生育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過去的30年間,在國內“費盡心機”實施計劃生育的同時,國外不少國家卻是一直在“絞盡腦汁”地鼓勵人們生育。世界各地的人口生育政策,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實施限制人口生育的國家,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和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第二類是實施鼓勵人口生育的國家,如人口老齡化程度較深的日本、我們的鄰國俄羅斯及不少西歐國家;第三類是既不鼓勵也不限制、順其自然不干預人口生育的國家,如美國。

  所謂“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每個國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與其國情息息相關,如何通過公共政策鼓勵人們生育,並無永恒普世的答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許有可供借鑒的經驗。

  俄羅斯:生育子女多的婦女是“英雄母親”

  每年9月12日為“懷孕日”

  實施“母親基金”法案,從各個層面為生育多娃的家庭提供補貼

  生育三個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産假,並獲得一定補助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的人口一直呈現負增長的態勢長達20多年,不僅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幅員遼闊的俄羅斯人口密度稀、分佈極其不均衡。戰鬥的民族其實一直以來都飽受人口負增長的困擾。

  俄羅斯政府為了扭轉人口負增長也可謂是煞費苦心。俄羅斯的一個州甚至將每年的9月12日設為“懷孕日”,這天所有的已婚夫婦都可以放假,以便專心在家“造人”。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俄羅斯頒布實施了“母親基金”法案,從收入、教育、住房、就業及社會保障等多個層面深入挖掘了俄羅斯人口增值潛力,這個法案對生育第二個以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補貼。補貼額度隨著每年通貨膨脹速度上漲,補貼可以用於償還住房貸款、翻修房屋、支付教育費用、進行養老金儲蓄等。2006年時,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未滿1.5周歲期間可以享受的最低生活補貼額是一胎每月1500盧布,二胎或二胎以上補貼3000盧布。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大多數共和國、州、邊疆區和直轄市更是採取措施加大刺激生育的力度,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向生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提供每月5000至11000盧布的資金支援。

  在俄羅斯當地,生育子女多的婦女會被人們稱為“英雄母親”,不僅放産假3年,而且工資獎金照發,職位保留到産假期滿。為了讓女性在生育後沒有後顧之憂,2013年12月俄國杜馬通過法案,確保生育三個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産假在家照顧子女,並且會獲得一定的補助。為了鼓勵在職女性也積極生育,還規定産假時間算入工齡,女性可以隨時要求返回工作崗位。

  俄羅斯近些年的生育鼓勵政策,不僅讓俄羅斯的生育率從1999年的1.16回升到2012年的1.6,走出了“低生育率陷阱”,俄羅斯的出生率更是提高了30%。

   澳大利亞:假期、補貼雙管齊下

  産婦住院期間備受專業呵護

  每次最多18周的帶薪産假

  在雪梨工作的表姐帶寶寶回上海探親,一住就是大半年,我禁不住向她打聽:“姐姐,你工作不要啦,你好歹也在投行工作吶,不怕被解雇啊?”誰知,表姐氣定神閒地告訴我:“澳大利亞鼓勵生育,小侄子現在每個月都‘賺’很多錢的”。原來,作為南半球的高福利國家,澳大利亞的福利待遇一點也不比北歐幾個發達國家差。為了鼓勵生育,政府和單位都用金錢和假期獎勵和幫助家庭。澳大利亞政府實施每次最多18周的帶薪産假政策,表姐將18周拆分成36周,雖然每週的薪水減半,但自己的産假可以延長到2年,即使36周之後自己還想休假,單位也不會解雇她,只不過不享受薪水而已;而政府連續18周會每週給予500澳元的獎勵。小侄子上幼兒園後,費用父母只需出一半,另外一半由政府補給幼兒園。已經拿到綠卡的表姐,還考慮著準備明年給小侄子添個弟弟或是妹妹。

  儘管心疼表姐,姨媽説起表姐在澳大利亞的生産經歷還是非常鼓勵表姐繼續懷二胎。在澳大利亞,生産住院期間,表姐幾乎一分錢沒花,每天除了助産護士照顧,住院醫生還會進行細緻的例行檢查,並配有專業的護工配送一日三餐。在醫院候診期間,基本不用排隊,只要事先和診所約好,基本剛到醫院就可以看病了。曾經是職業女性的表姐,沒定居澳洲之前曾經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堅決只生一個寶寶,如今她卻決定安心做個全職媽媽了。

   日本:從鼓勵生育到優生優育,可謂一波三折

  補貼減稅,營造安心養育子女的社會環境

  小孩上幼兒園的費用50%以上由國家負擔

  我們的鄰國日本是世界上第一個限制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的國家,人口生育政策也是幾經變革,從鼓勵生育到計劃生育,再到今天優生優育,可謂一波三折。二戰期間,為了補充因戰時造成的人口缺口,日本政府鼓勵人們早婚多生,通過貸款、就業、稅收、物資供應和精神鼓勵等多方位政策進行鼓勵。然而,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短缺的日本,不久後就感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於是,開始實施“限制生育”的政策,並成立了日本家庭計劃聯盟,實施非強制性的“計劃生育”。到1990年,面對急劇下降的生育率和老齡化水準的加劇,日本又不得不轉向,開始著手制定全方位的鼓勵生育政策,營造一個可以安心養育子女的社會環境。

  在社會福利方面,為了保障女性在生育前後可以獲得足夠的假期保障,日本完善了育兒休業制度。女性在生産後,産假和育兒假期合起來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如果孩子生病,對生病兒童的照顧也算休假。日本小孩上幼兒園的費用50%以上是由國家負擔,每個家庭所需負擔的費用根據收入狀況來決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對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人來説也是一種生育鼓勵。在社會政策方面,通過《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明確了政府和地方機構的責任,一方面,為初中及以下孩子每月發放補貼,第一、二胎每月補貼5000日元,第三胎之後每月補貼1萬日元,而補貼的年限為小學三年級畢業前;另一方面,為了保證上班族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支援男性休育兒假,提升男性撫養孩子、從事家務的意識。

  日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日本“丈夫工作,妻子做專職家庭主婦”,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固定下來的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制使得日本女性和中國女性一樣面臨著工作與家庭難以兩全的局面,隨著工作的女性人數增多,為了讓育兒期的女性安心就業,日本政府積極推進家

  庭功能社會化,充實兒童福利,增設了大量接收三歲以下兒童入托的保育所,並成立了大量“社區子女養育支援中心”和“家庭支援中心”,在幼兒園和學校上班前或下班後負責接送和看管孩子。

  丹麥:全面人性化的母嬰保健福利

  充裕的産假和生育津貼,且無需額外納稅

  政府為孕産期保健檢查買單

  外出留學,租房子是每個留學生最頭疼的事情。特別是作為學生,想要申請政府的“廉租房”,在慢性子的歐洲通常需要等上好幾個月,有的時候,“到手的鴨子,也會在眼前飛走”,我的朋友就曾經在丹麥遇到這樣的事情。起因是政府優先將房子安排給了一位孕婦,工作人員向他解釋説這是丹麥政府孕産期福利的一部分。儘管在朋友圈吐槽自己不夠幸運,朋友還是一直感慨丹麥的母嬰保健真的挺人性化的。

  作為北歐高福利國家典型的丹麥,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甚至被人們稱作“正在死去的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生育,政府不僅為産婦和奶爸提供了充裕的産假和生育津貼,還提供了極其完善週到的母嬰保健。在丹麥,懷孕後一系列保健檢查、生産費用都是政府買單;寶寶滿周歲後,還會有政府付費的護士定期到府探訪;你甚至不需要為孩子的奶粉和尿布花錢,領取生育津貼後,一直都不需要再行納稅。這樣處處以人為本的母嬰福利,真是羨煞旁人,以至於正在準備結婚生子的朋友調侃地在微信上回復:“丹麥,我來啦!”

  瑞典:政府為鼓勵生育“無所不用其極”

  首個立法規定父親可休産假

  休假越多獎金越高,最高可領取135000克朗

  歐洲高度人性化的福利政策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一次外出遊玩,一群人閒聊,一個來自瑞典的同學曾經調侃地告訴我們:“你們知道嗎,為了鼓勵生育,我們瑞典有個議員還鼓勵電視臺多放色情節目吶!”好吧,看來歐洲為了鼓勵生育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不過,瑞典政府在鼓勵生育上所下的功夫,的確令大多數國家自嘆不如。瑞典政府認為,生寶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父親也必須承擔責任。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對男性休産假做出規定的國家,瑞典語裏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單詞“papaleding”叫做“父親休産假”。為了鼓勵父親多休産假,瑞典的社會保障部門還設立了獎金,在休夠法定的60天産假後,父母每多休30天産假,就可多領取3000克朗獎金,如果父親和母親在休産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這對父母可領取135000克朗的最高獎金。

  難怪在歐洲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帥氣”的奶爸,推著嬰兒車,裝著奶瓶,帶孩子曬太陽、逛公園。此外,根據瑞典法律規定,準媽媽們可以在預産期前7周開始休預産假,在孩子8歲或讀完小學一年級之前,父母可以將自己的工作時間縮短最多四分之一,比如,如果每天需要工作8個小時,帶孩子的爸爸媽媽每天就只需要工作6個小時。

  西班牙:生娃兒就送伊比利亞小奶豬

  生育孩子的父母每個月可享受三百歐元補貼

  在腦洞大開這一點上,西班牙也不甘示弱,2003年的時候,西班牙的一個小鎮推出了一項史上最萌的生育鼓勵政策:每生一個寶寶就獎勵一頭價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亞小奶豬。暫且不論這萌萌噠小豬有多大的吸引力,公共部門能頒布這樣的“怪政策”,這著實説明西班牙的人口問題很“捉急”。

  事實上,由於經濟、歷史和觀念的原因,西班牙的生育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西班牙政府為了鼓勵年輕人生育,對生育孩子的父母每個月補貼三百歐元,生育的子女越多,補貼的額度就越大。後來,去西班牙遊玩才知道,這個小鎮盛産火腿,一頭伊比利亞小豬的身價遠遠超過一個寶寶一年的尿布花銷。看來鼓勵生育也要“因地制宜”,什麼接地氣,就給民眾帶去什麼。

  美國:順其自然,穩步增長

  生娃多少由個人腰包決定,但政府會對低收入家庭予以補助

  年輕移民令老齡化趨勢得以緩解

  與其他幾個歐洲國家不同,今天的美國人口生育政策基本上是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美國不直接干預人口規模和人口增長,現行的人口政策旨在一定程度保持人口的“靜止”,每個州的人口生育政策由其自己決定。作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在全球發達國家幾乎都陷入長期停滯或負增長的背景下,過去十年間,美國的人口仍較1990-2000年增長了9.7%。這在世界人口史上,也是一個特例。

  美國之所以能在總體生育率下降的大環境下還保持穩步的增長,與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息息相關。眾所週知,美國是世界上移民人口最多的國家,隨著移民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年輕移民的增加,儘管美國人口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水準,人口數量僅次於印度。雖然今天的美國已經踏入老齡化社會,但大量年輕移民的補充讓美國老齡化得以緩和。因此不需要強制的人口生育政策,美國的人口也能適當保持在恒定的水準。

  目前,在美國生幾個娃大多還是由個人的腰包決定,但政府會適當對低收入家庭予以補助。在社會政策方面,美國曾經一度禁止墮胎,29個州只有産婦遇到生命危險才允許人工流産;在稅收上,美國政府給予每個家庭相應的個人所得稅抵扣,子女越多的家庭得到的抵扣越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夠得到政府相應的補助,還可以享受政府的“廉租房”,看病享受醫療救助,定期領取免費的食物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