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真是一個糾結問題!
- 發佈時間:2015-11-01 09:0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夏文輝(國際問題學者)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日宣佈加工肉製品為“致癌物”,並將生鮮紅肉列為僅次於前者的“致癌可能性較高”食物。這消息不得了,因為地球人基本都在吃肉,而且因為冰箱只是現代工業化産物,世界各地都沿襲著老祖宗傳下的食用加工肉的習慣。如果真如一些報道中的世衛評估,吃火腿、香腸、牛肉乾等同於吃砒霜,那問題真嚴重了。
其實,世衛下屬機構的報告並未提示“肉類食品碰不得”,用科學的語言表述,這個例行報告是對食物的致癌風險做出評估,並提醒人們注意控制肉類及其加工品的攝入量。另一層面,世衛研究機構發佈的資訊之所以舉世關注,直接原因在於癌症是人類易患並至今難以有效治愈的疾病。既然治不好,就要想法預防,那麼所有可能致癌的因素,都會讓人格外重視。
防範癌症是一個讓人糾結的事情。多糾結?讓我們看看科學家、醫學家們對一些常見問題糾結的研究成果。
壓力與癌症之間是否存在聯繫?這個課題一直困擾著研究者和患者,並激發他們去尋求答案。多項研究都指向癌症患者在確診前幾年間承受過較大壓力,反過來説就是,經歷過極大壓力的人似乎更易罹患癌症。但是,又有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壓力、免疫系統和癌症之間僅存在細微聯繫。
低強度核輻射是否致癌?一些長期流行病研究仍表明,最輕微的輻射量甚至也有危害。但另外一些科學家的研究反對這一觀點,並認為這場爭論的核心是一個簡單而有影響的理論,即一切輻射都是有害的,並且輻射量越大,危害越大。這種被科學家稱為“直線無臨界”模式的理論認為,真正“安全”的輻射量是不存在的,因為即使一個放射性粒子都可能損害細胞,導致癌症。
油炸食品是否會致癌?一些研究機構認為,經過油炸的薄脆餅乾、某些穀類食物和熟馬鈴薯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這是一種可能使人患癌的物質。但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科學家從人類飲食和癌症危險的角度對丙烯酰胺進行的研究表明,由於攝入量有限,情況不像此前想像的那麼危險。
會,不會,可能,或許,然而……這樣的表述出現在研究報告中,是嚴謹呢還是不負責呢?當然它們並非沒有價值,只是表明人類對癌症的研究還處在進行時。
還有一些似乎比較確定的研究結果也讓人很糾結,因為即便知道這樣做會致癌,卻很難不做。比如有科學家經過追蹤統計認為,患癌症的可能性與在空中飛行時間的長短成正比,高空飛行的時間越長,致癌的危險性越大。但這樣的結論能讓人決心從此不坐飛機?再如美國癌症協會等機構指出體重超標和肥胖存在癌症風險,但那些胖人真的不想肥胖好吧,而這樣的致癌警示只能徒然加大那些肥胖人的壓力。
還有,人們認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有關致癌物質的研究是認真、審慎而有指導意義的。但科學成果落入現實,姿勢就變得不好看了,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為例,2005年,該機構報告將激素及避孕藥列入致癌物質名單,並指出許多藥物及療法都能夠致癌,其中包括抗癌化學療法、免疫抑制藥物和放射治療——那請科學家説説這癌症治還是不治?2006年該機構研究人員提出,在室內燃燒木柴或高溫烹調食品都可能導致癌症,而貧窮國家的人們面臨的風險最大——那請你説説那些欠發達地區人們還做不做飯?2012年該機構重新劃分了柴油廢氣的類別,將其從原先所屬的很可能具有致癌作用的2A類致癌物,劃入具有明確致癌作用的一類致癌物,這讓全球的汽車及卡車廠商驚恐不堪,但之後數據顯示,全球柴油類設備的銷售未受太大影響,因為不管是工作還是因為置身週遭的空氣中,全世界有大量人口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柴油廢氣,這讓人們即便清楚卻很難回避致癌因素。
這樣説,當然無意否定癌症研究的努力和進展,對公眾的指引和提示絕對是有益而必要的,特別在人類對致癌因素和治癌方法還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況且很多提示有規律可循,有參照價值,比如個人生活,科學家普遍認為,作息規律、飲食好習慣、起居適度,這能有效降低致癌風險,比如光照,適度曬太陽有益健康,暴曬就可能致癌。所以不必糾結,身體是自個的,不要糟踐就好,人生是有限的,活著開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