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評論員:樹立五大理念 引領新的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1-01 07: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深刻理解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認真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用科學的新理念引領新的發展。

  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國際發展大勢、國內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形成的。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在大調整大變革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趨勢,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從國內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再堅持粗放發展模式、簡單地追求增長速度,顯然行不通了。

  新的發展變化需要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思路、新舉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這五大發展理念,符合“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特定階段,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徵、新趨勢,有利於我國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這五大發展理念,也是針對當前和“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創新,針對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只有堅持創新發展,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才能讓更多的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快速成長,讓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更加充沛;協調,針對的是發展不全面不平衡問題,只有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才能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全面不平衡問題,增強發展整體性,讓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沒人“掉隊”;綠色,針對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只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才能使發展可持續,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潔,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開放,針對的是使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問題,只有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才能以開放促創新促改革,進而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共用,針對的是發展的目的問題,只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才能匯聚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以五大理念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謀篇佈局,是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大亮點。發展理念對路了,目標任務也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能夠有的放矢了。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這五大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真正把新的理念轉化為引領“十三五”時期新發展的強大力量。(經濟日報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