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實現百年奮鬥目標

  • 發佈時間:2015-10-30 08:07: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如何貫徹這五大發展理念,難點和重點在哪?本報記者約請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編者

  堅持創新發展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全會公報中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對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實現規模速度型發展向品質效率型發展轉換,從而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實現創新發展,就要引導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圍繞創新發展優化配置,引導創新資源向創新活動集聚。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培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等創造新供給,釋放新的市場需求,從而形成發展新動力。

  實現創新發展,就要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形成若干在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區,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實施《中國製造二〇二五》,培育一批戰略性産業,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以提高生産率為核心的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和經濟增長點。

  實現創新發展,就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使創新深度融入經濟發展之中。

  實現創新發展,根本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有利於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矯正生産要素和資源性産品價格扭曲,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動力。更加注重智慧財産權保護,加大執法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本報記者 左婭採訪整理)

  堅持協調發展

  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協調發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們要採取的重大戰略舉措。

  協調發展的核心是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各個時期一些重大關係的研究。公報明確提出了需要處理的一些重大關係,重點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等。其實協調發展的內涵還有很多,如經濟發展速度和品質的關係,經濟結構中一、二、三産業的關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關鍵也在農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相比于工業化、資訊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又是中國當下薄弱的一環。這次公報中提出了“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因此,必須著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準。未來的公共財政應向農村、向貧困地區更多傾斜,公共資源的配置要更多向基層傾斜。

  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今後將更注重大區域的協調發展,這也是公報中所説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通過跨區域的協調發展,可以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和品質。當前實施的“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都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資源要素在更寬的範圍內優化配置的舉措。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

  (本報記者 馮華採訪整理)

  堅持綠色發展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最近一段時間,生態文明領域的文件緊密出臺,但生態文明不可能一天建成,必須腳踏實地。公報中綠色發展的內容,是全面落實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在表述上保持了“十一五”“十二五”以來的一貫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雖然這些表述耳熟能詳,看似不新,實際上反映了黨中央堅定不移的決心。內容也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漸進性,把握了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有的放矢、非常務實。

  同時,創新發展中的“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協調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可承載”,開發發展中的“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主動參與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內容,實際上都是綠色發展的外延,真正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各個方面,形成五位一體的新格局。

  環境品質眾所關注。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要求中的“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還是綠色發展部分的“以提高環境品質為核心”,新提法、新表達都讓人眼前一亮。“十三五”期間環境狀況將面臨轉折,這對於處在快速發展轉型中的我國將是巨大的挑戰。

  以綠色發展為途徑,實現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公報給出了許多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等。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

  (本報記者 孫秀艷採訪整理)

  堅持開放發展

  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項改革全面推進。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我們應該堅持開放發展,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

  新一輪高水準的對外開放,需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外商投資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在外貿方面,要努力提升外貿競爭力,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升級等。

  開放發展要“東中西協調,陸海統籌”,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公報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將來,沿海地區要通過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和經濟區,打造開放新高地;通過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準,培育沿邊開放新支點。

  在國際市場上,企業有競爭力才有話語權。在開放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以外貿為例,中國是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新時期的開放發展,應該注重以創新驅動為導向,以品質效益為核心,推動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

  (本報記者 王珂採訪整理)

  堅持共用發展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全會公報提出,要堅持共用發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我們在發展理念上的重要提升,也是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需求。

  實現共用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意味著我們今後將更加注重人自身的發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些都是從人的發展角度提出來的。

  實現共用發展,關鍵在於要解決一些重大矛盾問題。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0%,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針對此,這次全會對生育政策作出調整。這一舉措無疑能從長遠上增加勞動力供給規模、改善社會人口和家庭結構,更加積極有效地應對老齡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

  加快分配製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是實現共用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所在。全會提出,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這“兩個同步”指明瞭今後改革要堅守的原則,那就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初次分配要更加凸顯公平。

  實現共用發展,需要在經濟社會兩個領域同步發力。改革收入分配製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這是經濟問題;但是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普及高中教育等又是社會問題。只有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讓人們在經濟和社會兩個維度上都有“獲得感”,共用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本報記者 劉志強採訪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