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 必須找到自己的經典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0-31 15:31:25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過去10年中,全世界的創新速度都已放緩,經濟學家熊彼特定義的經典創新也已逐漸遠離。而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才能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在剛剛結束的2015浦江創新論壇上,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先生指出,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取得驚人的成就,但是如果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經典創新,將很難通過全球經濟發展來帶動,或者僅僅依靠中國自己龐大的市場,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上世紀初
創新誕生於實驗室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社會甚至全球都在談創新,創新到底是什麼?創新是一種新方法、新實踐,之前從來沒有被發明過。“如果此前已經有流程或者存在很多年,只是沒有産生太多收益,如今卻又為我們所用,這不是創新,這樣新産品沒有新穎性。”熊彼特對創新的這一定義,也是埃德蒙德支援和推崇的。
在他看來,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100多年間,是創新密集發生的階段,科學技術、航海探險、商業貿易、哲學思想都是創新迭出。直到上世紀初,有學者提出,實驗室裏那些由政府和大公司支援的科學家才是創新的主體,他們是為全社會帶來創新的人。例如,法國經濟學家飛利浦認為,工業創造出更多實驗室,幫助我們做更多發現,更多創新從中而生。
這種“創新觀”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初。人們認為,創新是誕生於實驗室的嬰兒,企業家只是充當著創新“助産士”。基於“科學家們是創新的主體”,美國收穫了創新的繁榮,産生了許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或成果。不過,到上世紀60年代以後,這樣的創新逐漸減緩,而且至今未能恢復如前。
現代創新
希望發現新的機會
於是,創新含義本身必須迎來“拐點”了。埃德蒙德認為,現階段創新的含義本身也需要“創新”——與經典創新不同,現代創新往往是很多商業人士不斷審視自己的行業,希望發現新的機會。“雖然這只能説是一種更新,包括網際網路應用等,但是它確實給經濟帶來持續穩定的增長。”埃德蒙·費爾普斯説。
如今,所有國家都開始意識到現代創新的重要性,但創新在任何地方都並不容易。不管是一個組織還是社會,往往並不那麼願意接受新主意和創新人。埃德蒙德指出,“這就是為什麼創新的産品往往會出自一個新的企業,而不是出自一家成熟的企業,不論是臉書還是谷歌都是如此。”在過去幾年中,他帶領團隊調查了全球25個經濟體的創新性後發現,創新性最強的國家是瑞典,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表現也不錯,而中國在這25個國家中排名在20名左右。
大眾創新
中國具有巨大潛力
現在,中國正在創新道路上大踏步前進,特別是在發展眾創空間中做了很多努力,政府已經為許多初創企業敞開大門。
大眾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埃德蒙認為,國家創新背後最重要的支援是社會活躍度,有活力的社會必須來源於社會基層每個人的創新努力。在關於創新的黃金準則中,他提到,社會的活躍來自於整個社會的基層努力。以創新為主導的經濟體,不可能所有的人員花費全部的精力去創新,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根據經濟體的情況建立一個合適的模型,讓一些人全身心創新。而即便是來自基層的數百萬的低價值創新,仍然是非常有益的。
想像一下,假如中國有上億個工人,每個人都在不斷考慮怎麼樣創造新産品和新方法,人們彼此間不必要的內耗都會大大減少,因為我們總是有新的點子,一個人的點子和另外一個人點子相互不衝突,一個人點子的價值不會對另一個點子的價值産生影響,每個金點子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效益巨大。
提升能力
找到屬於自己的特點
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各個行業也在進一步重造行業架構,但是如果沒有屬於中國自己的經典創新,那麼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量,很難通過全球經濟發展來帶動或者僅僅依靠中國自己龐大的市場,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埃德蒙指出,中國企業此前已經通過進口技術並在這一基礎上消化吸收,來迅速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但這只是一種暫時的解決方案。因為真正能夠帶來改變的創新,不能是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事。
“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雖然創新的表現目前並不太好,但它的發展道路仍然非常創新。現在中國提出8億人口都要有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這在我看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要實現大量創新並可持續發展,很不容易。”
本報記者 馬亞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