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奢侈品消費爆髮式增長後回歸理性

  • 發佈時間:2015-10-31 08:3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博雪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相信嗎?消費者對精品消費的需求日趨旺盛,中國已經成世界奢侈品市場的領頭羊。

  一項調查發現,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佔據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0%之多。隨著中國消費者品位的不斷提升以及購買習慣趨於理性,奢侈品廠商也在中國市場進行新一輪的佈局和調整。

  奢侈品品牌的主力市場

  過去的五年,隨著中國經濟活躍度的增強和每人平均收入的提高,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奢侈品集團與品牌的全球戰略要地與增長抓手。財富品質研究院發佈的《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1年,整個大中華區為全球主要奢侈品品牌貢獻了23%的銷售量,這還不包括域外旅遊消費量;2012年以來,全球經濟疲軟與富豪資産縮水,奢侈品行業進入新的低谷期。與此同時,亞太經濟區活躍性凸顯,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快速增長的領軍市場。到了2014年,中國消費者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成為了奢侈品消費第一主力。

  據今年1月貝恩諮詢公司發佈的《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在全球範圍內,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整體上漲9%,達到3800億元,約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總額30%的份額,即中國人買走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一時間,中國消費者成了眾多奢侈品大牌的“寵兒”,奢侈品分別對中國發起了猛烈“攻擊”, LV不遠千里開著火車從法國巴黎來到中國上海,迪奧的高級定制系列也首次來到中國,Hugo Boss在中國玩起了3D高科技……

  

  頂級腕錶品牌Blancpain 寶珀在上海開設全球最大旗艦店

  日趨回歸理性

  需要看到的是,自2014年至今,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卻遭遇寒流。與中國消費者購買力飛速增長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本土消費額2014年首現負增長,即中國人在境內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1150億元,增長率為-1%。也就是説國人整體消費指數在上漲,但是國內奢侈品總銷售在下滑。

  一方面,中國黨和政府大力反腐倡廉以來,一部分揮霍性消費受到明顯抑制,中國國內的奢侈品增長迅速冷卻。曾經被過度的公務消費甚至浪費扭曲的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復旦大學盧曉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説:“中國奢侈品市場負增長的現狀是新常態下的正常現象。品牌不應將‘三公消費’誤以為是真正消費需求而計算在內。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真正消費需求一直在增長,而且是正增長。”

  另一方面,匯率的劇烈浮動和奢侈品牌在各個市場定價策略和分銷渠道的差異,使對價格敏感的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積極外流,促成西歐和日本奢侈品市場的復蘇以及南韓和東南亞市場的崛起。貝恩的報告稱,在調查的1400名消費者中有70%表示曾經通過代購消費過奢侈品,這一數據在2013年為59%。如此高額的消費外流,無疑對我國奢侈品市場來講是一個巨大損失。

  此外,中國消費者消費理念日趨成熟,在為自己選購奢侈品的同時,人們的消費偏好呈現多樣化,專屬性、優質、高性價比以及無需明顯品牌表示等要素變得日益重要。據路透社對美國、亞洲和歐洲零售商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目前正越來越多地購買成衣和新晉品牌。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消費者推崇和追逐有個性的奢侈品牌,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化、LOGO化。老牌奢侈品發展緩慢,而一些個性化品牌以及設計師品牌受到青睞。

  “比起前兩年,現在更關注設計師及小眾品牌,喜歡他們獨特的風格,希望通過穿著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某金融公司項目經理杜小姐這樣告訴記者。

  多元化助力市場轉型

  面對日趨成熟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各大品牌積極面對,市場策略呈多元化發展,助力中國奢侈品市場轉型。

  早在今年3月,為了調整受匯率影響日趨增大的國內外價格差,奢侈品打破了 “只漲不降”的常規,放低姿態,紛紛開始降價。香奈兒于4月8日起調整全球市場價格,三款熱門手袋在中國下調20%價格,歐洲上調20%價格。隨後迪奧、卡地亞、巴寶莉、普拉達等眾多奢侈品品牌也宣佈了降價的消息。

  其次,為了滿足消費者尋求全方位的體驗,奢侈品牌全力打造電商平臺,紛紛開啟“電商模式”。10月23日,卡地亞正式開啟線上精品店,包括腕錶在內,幾乎所有類別産品皆有上線。而同一集團旗下萬寶龍也早已做線上銷售嘗試。LVMH集團旗下泰格豪雅更是將網上首間旗艦店交予京東打理。隨著銷售模式的改變,整個奢侈品市場也將迎來全新變化。

  展望未來,未來隨著我國中等收入人群的迅速崛起,二三線城市消費潛力的釋放,我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有望保持平穩而理性的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