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務築牢根基
- 發佈時間:2015-10-31 08:32:16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
開著一輛“流動服務車”,帶著主動到府服務的熱情,走遍了北京昌平區延壽鎮的每一個角落,為基層提供“門對門”、“心貼心”的服務,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群眾動嘴、幹部跑腿”的便民利民新機制。這輛服務車,不僅帶來了鎮黨委服務基層的熱情,也承載著村幹部和農民群眾的信任與期盼。
昌平區延壽鎮是2011年9月成立的純山區鎮,山場廣袤、地域狹長、交通、文化、資訊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鎮黨委結合山區實際,創建以“流動服務車”為載體,以機關幹部職工為骨幹,以“下村為支部、黨員和群眾送服務”為內容的“流動服務站”:鎮機關全體工作人員每週二、週四輪流乘坐“流動服務車”深入基層,為全鎮村級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行政審批、政策諮詢、農技推廣、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等業務辦理和服務。將過去坐等群眾辦事變為主動到府服務,同時及時了解掌握村情民意,主動協調解決村級實際問題,讓群眾安享及時解決、即時反饋的高效服務。從2011年11月“流動服務站”試運作至今,全鎮23個科室和職能站所,共計入村服務2600余人次,接收訂單2900余個,涉及重點工作165個、民生工作414個、常規工作2380個,辦結率達100%,共服務村民7000余人次,為群眾辦實事600余件,為群眾解決困難450余件。
京郊大地上,182個鄉鎮黨委、3919個村黨組織、30多萬名黨員構成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動改革、引領發展的“主心骨”,是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的“連心橋”。多年來,北京市委高度重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三級聯創”為載體,著力完善服務網路、健全服務機制、壯大服務力量、強化服務保障,充分發揮京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服務無邊界
針對城鄉發展一體化帶來的“支部建在哪”的新課題,農村各級黨組織適應産業佈局、村鎮建設、黨員流向的新變化,積極創新組織設置方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構建了覆蓋廣泛、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的基層黨建工作網路。
設置區域聯合型黨組織。農村各級黨組織本著“按需對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綜合考慮聯建雙方産業上的相近性、優勢上的互補性、資源上的共用性,建立聯合黨組織,形成區域化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大興區推行了聯村黨總支工作模式;通州區張家灣鎮探索建立了“小支部大黨建”模式,懷柔區渤海鎮成立了長城國際文化村聯合黨委;房山區霞雲嶺鄉組建了以四馬臺村為核心的第一聯合黨總支,有力地推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
設置産業帶動型黨組織。農村各級黨組織緊跟農村産業化發展步伐,探索“産業建支部、帶動農民富”的黨建工作路子,把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延伸到農業産業鏈上,實現黨的領導和農村産業發展的互促共進。懷柔區嘗試在廟城三山都市農業公園等農業産業鏈上建立黨組織;延慶縣四海鎮以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建立黨支部;順義區北務鎮成立了養殖、垂釣等特色黨小組,帶領農民抱團發展,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走出了“産業建支部、帶動農民富”的新路子。
設置村居聯動型黨組織。農村各級黨組織主動適應農村城鎮化建設帶來的村莊存在形態變化,調整優化黨組織設置,推進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創新,探索符合實際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朝陽區南磨房鄉樓梓莊村、豐台區花鄉草橋村等探索建立了“村居並行”工作機制,實現了黨員組織關係在村、發揮作用在社區,為群眾構建了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美好家園。
設置雙向共管型黨組織。黨員流動到哪,服務就跟進到哪。針對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人口流動頻繁的新形勢,農村各級黨組織探索在城鄉結合部、市場、園區等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黨組織,形成了流出地與流入地密切配合、有機銜接的黨員雙向共管新模式,為流動黨員建起了溫暖的“家”。
服務靠隊伍
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打造一支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服務隊伍至關重要。
農村基層幹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是做好服務工作的骨幹力量。市委和農村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一定三有”政策,抓住“選、育、管、激、備”關鍵環節,著力破解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出現的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在選優上下功夫——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全部採用“公推直選”,村委會換屆選舉依法實行“海推直選”,婦女成員首次實行“專職專選”,較好地實現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保持、兩降低”目標要求。堅持多渠道選人,通過交流選派、回請能人、公開選拔等方式,使一大批優秀農村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優化了村幹部隊伍整體結構。目前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57.2%,村委會主任具有中專(高中、技校)及以上學歷的佔77.9%。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65.7%,村“兩委”交叉任職率達到55.6%。在訓強上下功夫——健全“市級示範培訓、區縣重點培訓、基層普遍培訓”的工作體系,注重整合資源、創新載體、改進方法,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基層幹部學好用好政策、引領科學發展、做好群眾工作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在管好上下功夫——落實村“兩委”幹部任期和年度目標承諾制,全面實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深化村幹部“述職述廉”活動,加強村幹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健全不合格村幹部調整制度。在激活上下功夫——著力完善激勵保障機制,開展面向優秀村黨組織書記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試點,探索建立了正常離任村黨組織書記生活補貼機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報酬、政治激勵、社會保障、離任補貼、關愛救助“五位一體”的激勵保障機制,使農村基層幹部實現了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在備足上下功夫——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村級黨組織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全市各村普遍按照1~3人的標準建立了村級黨組織後備幹部人才庫,健全了競爭性選拔、常態化儲備、動態化管理工作機制。
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只有激活每一個細胞的服務功能,黨組織才會更有服務力、戰鬥力。農村各級黨組織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強化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健全黨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長效機制,深化黨員承諾制、黨員志願服務、黨員示範基地等載體建設,使黨員的先進性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鄉村中越發鮮明。豐台區廣泛開展“園博先鋒行動”,保障了園博會順利舉辦;密雲縣組建了410個黨員服務隊,堅持每月8日開展“黨員服務日”活動;朝陽區平房鄉石各莊村成立了黨員便民服務隊,全天候為群眾提供到府服務;通州區永樂店鎮深入開展“黨員責任區”活動,800多名黨員都有了自己的為民服務“責任田”。
服務成機制
農村各級黨組織找準開展服務、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建立健全務實管用、常態長效的服務機制,切實做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
服務改革抓創新。農村各級黨組織把改革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新三起來”,為“三農”持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平谷區馬昌營鎮西海子村將農戶承包土地流轉給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海澱區在區、鎮兩級成立了農資委,在推進集體資産經營起來上取得新成效;密雲縣北莊鎮幹峪溝村成立了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使原本閒置的農房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服務發展重引領。農村各級黨組織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探索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的有效途徑,帶領群眾共創美好幸福生活。密雲縣穆家峪鎮與華潤集團合作建設希望小鎮,開創了“黨組織引領、政府支援、企業參與、農民主體”四位一體的新農村發展模式;朝陽區高碑店鄉高碑店村從打造古典傢具文化村入手,使失去土地的農民走向了富裕興旺的好日子;大興區青雲店鎮東辛屯村用“老娘”手捍麵搟出了村民熱氣騰騰的新生活;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水峪嘴村發展古道文化産業,使世代採石為生的村民吃上了“文化飯”。
服務民生辦實事。農村各級黨組織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積極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豐台區開展了“四民”活動;昌平區延壽鎮開通了流動服務工作車;延慶縣康莊鎮小豐營村落實“民生十二條”,讓黨員群眾不僅得到便利的服務,更感受到了貼心的溫暖。
服務群眾成常態。農村各級黨組織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建立健全近距離、常態化聯繫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確保群眾意願在第一時間掌握,群眾訴求在第一時間回應,群眾困難在第一時間解決。大興區黃村鎮實施了群眾事項黨員代理制;平谷區大華山鎮開通了“親民電話”;門頭溝區永定鎮小園村紮實開展“黨員聯繫戶”活動,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