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中國5年後將具備深海油氣田的完全獨立開採能力

  • 發佈時間:2015-10-31 07:17: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到2020年,中國將具備深海油氣田的完全獨立開採能力。”中海油研究總院深水工程首席專家張大剛30日這樣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説,中國南海油氣田開採在探勘裝備方面已經具備實力,目前主要是攻克深水區開採難題。技術上的成熟將為中國在南海油氣田開採打下基礎。

  30日,張大剛在2015中國·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做了題為“我國南海深水油氣開發的進展及遠景”的主題報告。會後,他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專訪。

  “中國在南海開髮油氣田如果可以早起步10年,比如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就不會是如今相對落後的現狀。海洋技術不是一天能夠發展起來的。”張大剛説,從本世紀初,中國“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才開始在南海進行深水油氣田的開發。技術、資金以及國家導向是開發起步晚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當中國油氣田開發尚未深入南海之際,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在南海進行了大量開採。“它們也缺乏技術和資金,但借助了國外的力量。”張大剛説。

  據介紹,目前,中國在南海的主要深水油氣田項目包括荔灣3-1、流花以及陵水17-2。這三大項目都位於南海北部。張大剛所在的迪瑪爾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參與了流花項目,目前正處於開發評估階段。

  這些項目不同的開採模式是中國在南海油田開發的一個縮影。其中,荔灣3-1從開發到開採都是和國外公司合作。“當時中國尚不具備勘探能力,一口井需要耗資五六千萬美元,如果不出油就是廢井。”張大剛解釋説。發展到流花項目,中國企業已具備獨立的開發能力,只需在開採方面借助國外力量。張大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米深度以內的開採中國是自己做。但在深水區,由於開採能力欠缺,中國還需和國際企業合作”。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最深處可達5567米。

  談及中國在南海的開採能力,張大剛認為,中國已經有探勘裝備。“近十年來,中國海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勘探裝備發展很快,接近世界水準,對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但是他説,在水下系統方面,中國還處於空白狀態,主要靠國外進口。

  張大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南海油氣田開採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資金有所保障。開採技術逐步提高以及海洋環境資料的健全,將為中國在南海地區開採石油打下好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