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夢 成長夢 巨人夢——六名新業態企業主訪談錄

  • 發佈時間:2015-10-30 15:13: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貴陽10月30日電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一大批新業態企業或由傳統企業生發,或依託高技術出世,雨後春筍般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發展壯大。記者近期與六名新興業態企業主對話,觀察企業成長,傾聽他們對新業態的發展形勢、對今後經濟形勢的判斷,記錄了他們對政府創造發展環境、提供精準扶持政策的期盼。

   探路新業態 老樹發新枝

  走進公司北京總部,“招財貓”造型的財貓網吉祥物頻頻向大家“招手”。董事長李衝正在“體驗中心”向客戶做資産證券化産品“定期寶”的投資演示。雖為初創企業,但公司業務發展非常快。

  “70後”李衝是金融、基金領域的“老人”,在國企和基金公司長期任職。“現在是幹事創業的最好時代,我決定開始新一輪創業,目前金融理財平臺‘財貓網’運作非常好,一大批懷揣創業夢想的高端人才聚集到這裡。”他説。

  憑藉多年行業經驗,李衝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在傳統業務上衍生新業態。財貓網平臺把傳統政府資産項目(如債務)證券化,變成標準化的理財産品,放到網際網路上進行投資。近期公司又培育出新的項目計劃:“將通過資産證券化的方式籌集資金,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合作,加大那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兩年內的投資規模有望超過百億元。”

  今年3月,德國漢諾威通信博覽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了一個基於阿裏雲計算平臺上的創業項目“貨車幫”APP。通過移動互聯網撮合空車與貨源,減少貨車空駛,“貨車幫”2014年幫助司機節省空駛油費超過100億元。

  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COO羅鵬説,我國85%以上的大型貨車都是個體戶經營,物流運力絕大部分依靠分散經營的700萬輛中長途貨車和近2000萬輛中短途貨車,每年因貨車空駛帶來巨大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貨車幫”APP讓貨車司機用手機發佈空車資訊、尋找貨源、計算運費報價,還有保險計算等附加功能。目前,“貨車幫”已聚集認證貨主會員30萬家,誠信註冊貨車司機會員近百萬名,每天超過300萬條中長途貨運資訊。

  消費者足不出戶,輕點滑鼠,量身打造的衣服5天之內就會送到手上。借助慈星“工業4.0”針織毛衫全球雲定制平臺,這樣的“私人定制”已成為現實。

  指著眼前一件件製作精良的羊毛衫,浙江寧波慈星公司副總經理李立軍滿臉興奮:“現在做企業最有利的就是新技術的巨大支撐能力。公司對設備全部實現了智慧化改造,過去那個老牌的針織裝備企業早已脫胎換骨。”

  幾年前,受歐債危機影響,公司效益一直下滑,企業訂單銳減,幾乎難以為繼。從2013年起,慈星公司開始從賣針織設備向網際網路、雲平臺背景下的時尚服飾服務商轉型。

  “您只要在雲平臺上通過智慧身體尺寸採集三維建模,選擇模板,然後自定義設計,虛擬試穿,確認下單,工廠生産,5天內就可拿到一件自己滿意的服裝。這顛覆了整個傳統産業生産經營理念!”李立軍表示,未來3到5年,企業將實現100億元的産值,轉型成為行業內領先的服裝定制網際網路新業態企業。

  借助新技術 培育新産業

  輕點手機,就知道公交車離自己有幾站,有多遠,需要多長時間到,這條路線堵不堵,可以氣定神閒地“掐著點兒”出門坐公交。“車來了”APP成功改善了公共服務的舒適感,背後所依賴的是對技術壁壘的突破。

  “這個創業項目主要依靠大數據物聯網。”據“車來了”APP的創始人、武漢元光科技有公司CEO邵淩霜介紹,“車來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演算法的精準度,無論公交在隧道、還是高架橋上,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或由於故障、加油、回場、線路變更等改變原來的運作計劃,系統都能及時識別出來,並對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車來了”的創業項目現在已覆蓋全國包括北上廣在內的40個城市,用戶近2000萬人,目前已得到多家重量級天使投資支援。

  “大數據技術催生出的新業態,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覆蓋率較低、數據單一、信用狀況滯後一直是制約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瓶頸問題。作為國內最早利用大數據推出個人徵信産品的“芝麻信用”,發展以大數據為特色的信用服務,有效解決了現有徵信體系弊端,為誠信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網際網路企業對於數據獲取、處理和輸出的強大能力,是做徵信的最大優勢。”“芝麻信用”首席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説,大數據徵信優勢在於覆蓋面廣,數據實時性強。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多以前無法被記錄的數據能夠被記錄下來,這些數據涉及人們的金融、商務、社交、生活等方方面面。

   企業變“巨人” 需要多扶持

  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幾位企業主充滿創業激情。他們表示,新業態雖然形式不同,但極具發展潛力,成長勢頭良好,企業在多年以後有望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大企業。為使自己的企業早日變成“巨人”,他們也反映,目前新業態企業發展還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政策瓶頸,需要破阻清障,創造寬鬆的營商環境,並給予政策扶持。

  安徽蕪湖市“三隻松鼠”公司創始人兼CEO章燎原説,需針對新興業態企業特點調整制定投融資政策,對一些已經發展起來的業態或企業,在風險資本對接、金融體系創新、設立創投基金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制度安排。

  李衝等人認為,人才短缺是部分網際網路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單靠企業自己難以解決,需要企業和政府一起努力,企業要有吸引人的好的創業項目,政府則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業和生活環境,吸引人才。其次要在當地打造一個新業態生態圈,讓人才在這個生態圈裏可以流動起來,形成集聚效應。

  邵淩霜介紹,“網際網路+公共服務”的發展看似轟轟烈烈,但與網際網路其他領域相比,卻顯得緩慢,其中越是依賴政府的硬體和數據發展速度越慢。

  “政府對數據的開放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市場拓展的速度。難以攻克的數據資源藩籬,有時候甚至會直接斷送一個新興網際網路企業的前景。”邵淩霜對形成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開放共用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有很大的期待。

  李衝等人認為,新産業、新業態的大量涌現離不開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政府一方面要認識到這些人創新創業的可貴精神,認識到新業態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需在合法、公平、公開、安全的情況下,多給企業提供政府資源,支援企業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