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先降取暖費的濰坊多是民企供熱

  • 發佈時間:2015-10-30 14:29:23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暖季又將如約而至,而在煤價暴跌的背景下,輿論圍繞取暖費是否應該下調一事,今年特別沸騰。那麼目前我省供暖市場的産業現狀究竟如何?山東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全省最先下調取暖費的濰坊市,多半供暖企業都是民營,而在以省會濟南為代表的省內眾多地市,國有企業則承攬了絕大多數的供暖業務。此外,對於供暖企業近年是否盈利,從主要上市公司年報來看,答案仍舊十分肯定。 本版撰稿記者張冠超

  濰坊13家供熱公司8家為民營

  10月9日,濰坊市在省內率先將城區居民生活採暖用蒸汽價格由每平米25.6元降至23元。公開資訊顯示,濰坊市目前共有13家供熱公司為城區居民供熱,在對這些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梳理後,記者發現其中僅有兩家公司為地方國企控股,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

  在這13家供熱公司中,屬於全資國有企業的僅有濰坊百惠熱力有限公司一家。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2.44億元,是國有企業——濰坊高新城市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總司,後者還持有濰坊泰和熱力有限公司80%股份。

  在13家供熱公司中,成立於1991年的濰坊市熱力有限公司歷史最為悠久,這家註冊資本50萬元的公司由原濰坊市熱力總公司改制而來,承攬了濰坊主城區大面積供暖業務,目前除國企濰坊市城市公用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0%外,其他70%股份由36名自然人共同持有,民資佔了大頭。

  同為混合所有制的供熱公司,還有濰坊華濰熱電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高達2.21億元,有央企背景的山東中節能發展公司在公司中持股85.73%,而民企濰坊華濰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魏民樂持有公司餘下股份。

  從股權結構看,民企無疑是濰坊供熱領域的主力軍,濰坊五嶽熱力有限公司、濰坊棟海熱力有限公司、濰坊城南熱電有限公司、山東盛源熱力有限公司、濰坊海利煤氣熱力製冷工程有限公司、濰坊萬濰熱電有限公司、濰坊古倫熱力有限公司等7家供熱公司,均為民營控股或全資企業。

  國企承擔濟南城區絕大多數供暖

  與濰坊民營供熱公司遍地開花不同,山東省會濟南的供熱公司主要為國企開辦。

  公開資訊顯示,目前濟南城區供熱企業共有15家,其中業務量最大企業是濟南熱電有限公司(簡稱“濟南熱電”)和濟南熱力有限公司(簡稱“濟南熱力”),從供熱企業服務區示意圖上看,兩家公司的供熱區域一東一西,總面積超過城區供熱面積的80%。值得注意的是,從股權結構上看,兩家公司均為濟南城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濟南城建集團成立於1990年,註冊資本高達26億元,是濟南市國資委全額出資企業。濟南熱電也成立於1990年,註冊資本9.5億元,濟南熱力則在1994年成立,註冊資本6億元,這兩家企業在體量上遠遠超過當地其他供熱公司。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濟南熱力旗下還設有4家子公司,分別是濟南市熱力工程公司、濟南市東泰熱力有限公司、濟南藍天熱電設備有限公司、濟南匯通熱力有限公司。

  除上述兩大國有供熱公司外,濟南市國資委全額出資的濟南能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了藍石大溪地的供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全資控股的濟南東盛熱電有限公司則負責孫村片區供熱。國有企業在濟南供熱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

  此外,匡山集團的濟南市匡山熱力中心、濟南聯合大學的濟南大學供熱服務中心、山東工藝美院的山東工藝美院供熱中心、濟南鐵路局的濟南鐵路房産建設集團熱力分公司等全民所有制和國有企業,則分別承擔了小範圍的供熱。

  就民營供熱公司而言,濟南目前僅有兩家,分別是濟南綠園供熱有限公司和濟南辛百成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分別為600萬元和100萬元,負責濟南市城區小範圍的供熱。

  全省熱企國資仍是主角

  從全省情況來看,除濰坊、煙臺兩市主要供暖企業民營化外,其他地市均與濟南市相似,國營供暖企業包攬了城區大部分供熱業務。

  在青島,最大供暖企業是青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由青島市國資委全額出資設立,而餘下供熱企業中,華電青島熱力有限公司、青島魯青熱力有限公司、青島鐵路紅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鹼業發展熱電分公司等也均為國有企業。

  在威海,最主要的兩大供暖企業——威海熱電集團有限公司、威海第二熱電集團有限公司均為威海市國資委全資持有,而濟寧市國資委則通過設立山東聚源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持有該市城區最大供熱企業濟寧市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在臨沂,最主要的供暖公司臨沂藍天熱力有限公司,由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控股68%,國企臨沂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參股32%,而另一家大型供暖公司恒源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則由臨沂市國資委全額出資。

  在淄博,最主要的供熱企業是淄博熱力有限公司,淄博市國資委持有其91.76%股份,而在濱州,兩大供熱企業山東濱州鑫誠熱力有限公司和濱州鑫誼熱力有限公司,由濱州市環海公用事業發展有限公司控股,背後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濱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

  供暖類上市公司均大幅盈利

  在取暖費該不該下調這一問題上,供暖企業是否盈利歷來是爭論焦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幹這行能不能掙到錢?記者查閱了國內幾大供暖企業年報數據發現,能賺錢的企業還真不在少數。

  總部位於濟南的華電國際(600027.SH),2014年實現凈利潤59.01億元,同比大增42.60%,供熱是除發電外該公司的第二大業務板塊。據華電國際年報披露,去年公司供熱業務的營業成本同比大幅下降8.49%,煤炭價格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同時,供熱業務的毛利率在大幅上增,2014年供熱板塊毛利率為2.90%,同比上升7.95個百分點。

  在涉及供暖業務的上市公司中,華電國際並不是龍頭。山東商報記者查閱年報後發現,惠天熱電(000692.SZ)、聯美控股(600617.SH)、紅陽能源(600758.SH)、大連熱電(600719.SH)等行業“大佬”這些年均實現了大幅盈利。

  瀋陽供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惠天熱電,去年實現凈利潤4155.79萬元,同比增長99.37%,2012年和2013年也分別盈利2084.45萬元和2849.91萬元。2014年,公司供熱産品的毛利率為12.58%,同比上升2.58%。

  拉薩供暖企業聯美控股在2014年實現凈利潤9.89億元,同比增長13.89%,2012年、2013年則分別實現凈利潤7.63億元和8.68億元。2014年,公司供熱毛利率為21.96%,同比下降4.02個百分點。

  遼寧的供暖大戶紅陽能源,2012、2013年兩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680.11萬元、1755.79萬元,2014年凈利潤雖然同比下滑26.43%,但依舊盈利1291.73萬元。就分行業情況看,公司在2014年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到發電板塊業務收縮造成,而供暖業務毛利率仍舊高達21.54%。

  此外,大連熱電在2014年實現凈利潤高達7.26億元,同比增長1.17%,2012、2013年也分別盈利7.14億元和7.18億元。2014年,該公司熱力行業毛利率同樣高達28.37%,同比增長4.35個百分點。

  相關連結

  國內首個供熱PPP項目 運作4年成功扭虧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供熱企業確實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虧損,而對於如何扭虧,已在新疆佳木斯試點7年的國內供熱領域首個PPP項目,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據媒體報道,2007年之前,運作23年的國企佳木斯市熱力公司走到了瀕臨破産的邊緣,管網老化影響供熱、人員繁冗工資拖欠,企業年年虧損,政府每年2000萬元的補貼已不堪重負。

  而此後,政府通過PPP項目引來了法國供熱企業達爾凱公司,達爾凱供熱公司與佳木斯國企永旭環境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供熱公司,達爾凱公司持股65%,此後合資公司獲准進入該市供熱領域,而外資企業的優勢也開始顯現。

  據介紹,合資公司介入後,變過去能效低的直接供熱方式為二次間接供熱,在熱源未增加情況下供熱能力翻了一番,同時新建換熱站全部實現無人值守,企業員工總數比原國企節約了四分之一,供熱面積卻從560萬平方米發展到1138萬平方米。公司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該項目運營7年來,已連續3年盈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