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現代園區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0-30 06:34: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河北省灤平縣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級重大戰略平臺,圍繞現代農業建設的總體目標,著眼于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充分依託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紮實推進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通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灤平縣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模式探索

  園區建設將按照“一核、兩區、五大板塊、四個體系”的規劃框架打造現代農業園區。“一核”:即建立健全園區管理體制,配套完善科技研發機構,搞好農業創意展示,集聚吸納龍頭企業,以新體制、新技術、新産品作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動力;“兩區”:即以種養殖基地和農産品初加工為主的潮河流域萬畝現代迴圈農業園區,以虎什哈鎮為核心,總面積880平方公里;以精品園展示及農産品深加工為主的灤河流域萬畝現代高科技農業示範區,以大屯鄉為核心,總面積750平方公里;“五大板塊”:即設施菜生産板塊、果藥種植板塊、畜禽養殖板塊、農副産品加工板塊和休閒旅遊板塊;“四個體系”即科技研發體系建設、農産品品質安全體系建設、生態迴圈體系建設、綠色品牌體系建設。按照園區總體規劃,到2020年,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面積達到3萬畝,入園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達到50家,園區成為規劃佈局合理、資源配置科學、産業鏈條完整、配套設施齊全、經濟效益明顯、輻射帶動強勁的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園區輻射帶動,灤平縣設施菜面積達到10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0萬畝,肉雞飼養量達到1億隻,肉鴨飼養量1000萬隻,生豬飼養量110萬頭。

  典型樣板

  北京美綠源(灤平)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于2012年8月落戶河北省灤平縣代營子村,該項目規劃佔地面積6000畝(其中荒山和林地5000畝),計劃總投資2億元,主要建設蔬菜草莓溫室園、果品採摘觀光園、規模養殖基地和農産品深加工、冷鏈物流、水上娛樂等相關子項目,並配套建設生態餐廳、休閒觀光等設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近500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建成了佔地390畝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園,並投入生産運營;完成了460畝的林果觀光采摘園整地和2萬多株樹木買斷工作;建設了營業面積2500平方米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生態餐廳。經過一年來的邊規劃、邊建設、邊生産,園區發展已初具雛形,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樣板成效

  一是農業經營由分散向集約轉變,基礎條件有效改善。土地流轉後,改變了過去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傳統模式和落後的生産方式,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集中連片建設了100棟果菜日光溫室和400多畝林果觀光采摘園,並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夯實了農業生産基礎條件,為農業持續增産增收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農業生産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主導産業提質增效。園區在生産上一改過去傳統的耕作方式,按照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要求,生産過程全部達到了標準化、清潔化、無害化,實現了農産品高産優質,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園區所生産的草莓、特菜等産品,均以高出市場5倍以上的價格通過會員配送的形式進入北京等地高端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園區也因此成為財政部和省財政廳機關的定點果菜供應基地。

  三是農民身份由農民向工人轉變,收入水準大幅提升。隨著園區的開工建設,代營子村原本地地道道的農民變成了農業産業工人,今年以來,該園區共安排本村勞動力近100人實現穩定就業,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地租收入+務工收入的方式,在既不離土、又不離鄉的情況下,實現了收入倍增。據統計,今年代營子村村民除近100萬元地租收入以外,在園區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就達到了180多萬元,帶動該村每人平均現金增收5000元。園區後續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可帶動當地農民300多人就業。

  四是農村環境由臟亂向整潔轉變,村庒面貌明顯改觀。園區建設不僅在經濟上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可喜的變化也體現在方方面面。特別是在農村面貌上,通過園區的設施投入和影響帶動,村莊基礎設施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民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生活方式中的陋習,自覺加入到整治村莊環境活動中來,村容村貌變得整潔有序。同時,還體現在農民的思想觀念上,村風民風進一步好轉,廣大農民依託園區致富奔小康、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平縣農牧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