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5-23 08:31: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韓俊

  農業是衣食之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發達的農業,人們就沒有生存保障,整個社會就沒有發展的根基。

  經過近35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就農業本身而言,也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的基礎作用非但沒有削弱,相反,農業的基礎地位有新的體現方式。農業不僅提供我們所需的農産品,大量的就業,還要提供良好的生態系統,以及提供生活、教育和文化載體等多樣化的功能。所以,必須改變對農業的觀念,農業需要承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大和持久的責任,農業將以其廣闊的發展空間愈益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發了12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重大轉機,糧食穩定增産,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但是,總體來看,中國農業基礎仍很脆弱,農業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矛盾。目前,國內外農産品價格開始出現倒挂,農産品價格“天花板”封頂效應開始顯現。農業生産成本處在快速上升的通道,農産品成本“地板”抬升的擠壓越來越明顯。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對農業補貼有承諾,比如説對生産和貿易産生扭曲作用的“黃箱”補貼,我們承諾補貼的上線不超過農業産值的8.5%,現在一些農産品生産和價格補貼開始逼近“黃線”。在目前的貿易保護政策下,我國農産品價格觸及天花板以後,價格驅動型進口會不斷增加,進口對國內農業造成的衝擊會難以避免。長期以來為了增加農産品的産量,農業資源存在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生態存在嚴重透支問題。資源環境舊的欠債沒有還,新的欠債還在繼續發生,資源環境的“紅燈”開始亮起。可以説,農業發展既面臨著天花板、地板雙重擠壓,又面臨紅燈和黃線的雙重約束。

  面對這些巨大變化和挑戰,出路只有一個,就是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中國這麼大的國家,農業發展不講數量不行,要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産量的穩定,在這個基礎上更加重視提升農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加注重農業的技術創新,更加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衣食足,倉廩實,天下安,這是恒古不變的社會規律。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始終掌握好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保障全體人民從“吃飽”到實現“吃好”,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從“農田到餐桌”確保農産品食品品質安全。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始終將農業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集約使用擺在農業發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發展迴圈農業、生態農業、節約型農業,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發展方式。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農業發展中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大力實施科技強農戰略,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引導農民自願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鼓勵發展專業大戶、聯戶經營、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下大功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堅定不移地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放手讓農民大膽去闖市場,真正使市場在農業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讓農業強起來,必須完善農業的支援保護政策體系。要創新農業的支援政策,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保險、扶貧、農民直接收入支援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援力度。

  張雲華同志在《讀懂中國農業》一書中對農業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概述了農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回顧總結了農業政策的發展演變進程,介紹了農業發展的基本原理與一般規律,探討了未來農業政策的走向。全書內容專業前瞻,是一部能讓讀者較為系統地了解中國農業的著作。希望作者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耕耘和探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