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時間機器”:公務機飛進中國的臺前幕後

  • 發佈時間:2015-10-29 15:49: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呼濤)2015年初秋,中國年輕鋼琴家郎朗實現了一項藝術生涯中堪稱“奇跡”的飛行:從北京往返英國愛丁堡,參加完愛丁堡藝術節的演出後,直接趕回北京參加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重要活動。這次洲際飛行和兩場重要活動,由一架公務機僅用48小時就連接起來。

  “一首協奏曲的時間,飛機就從愛丁堡飛到了挪威海峽上空。”郎朗用音樂家獨有的方式描述著飛行的感受,並在微網志上解密了這趟空中行程。

  二十年間,中國的公務機行業從曾經的一片空白髮展到如今世界關注的爆髮式增長,從國際訂單支撐發展到本土客戶成為主力,而那個1995年將公務機帶進中國的企業則有個非常中國的名字“金鹿”。

  在中國,對於公務機的好奇和疑惑從來沒有停止過——航線越來越多、時刻越來越豐富,公務艙、頭等艙服務的競爭為旅客帶來那麼多便利,真的還需要坐公務機嗎?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公務機在幫助那些與中國經濟同步成長的企業去掌控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掌控。”金鹿公務航空副總裁方新宇説,“公務機的本質就是交通工具,能帶來時間的節約和效率的極大提升。這才是公務機的真正價值。”

  發現“時間機器”

  二十年間,那些驅動著中國經濟成長的新興力量帶動了公務機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把公務機這個“時間機器”用得很靈活,飛行于他們全國甚至全球發展佈局之中。

  事實上,公務機來到中國出於一個偶然的機緣——1994年,海航創始人陳峰在美國考察發現‘小飛機’的出行方式方便靈活,甚至“隨心所欲”,能夠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為現代企業贏得時間。一年後,金鹿公務機誕生,中國民航業從此有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公務航空。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啟改革大幕的中國民航業迅速被激發出活力,中國人買機票終於不用再拿介紹信了。1993年,海南航空在中國最南部省份誕生,創始人陳峰在美國考察時發現,飛機除了裝著一兩百人按著既定的航線和時刻趕往目的地,還可以就帶著幾個人靈活地飛向指定的目的地,乘客在空中除了能比較自在地休息,還可以開個會。

  陳峰拿著申請報告去民航局去講述公務機的概念和價值,並且得到批復。隨後,金鹿公務也擁有了最初的公務機隊——兩架從國外引進的二手的裏爾飛機,實用而經濟。

  二十年後回望他這一堅定的推動,有業內人士解讀為“是海航或者説陳峰在中國‘創造’了公務機這個行業。”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民航班機都不多,但那不意味著對公務機沒有需求。

  1995年,金鹿執飛的第一班公務飛行是運送美國埃索石油的高管和專業人士赴西部進行投資考察。隨後,埃索石油就跟金鹿簽訂了一年的協議。

  一段“江湖傳説”引發關注

  2004年,一個坐著頭等艙趕去新加坡航展的中國企業家在抵達後發現沒有人接機,隨後卻得知同期坐著公務機抵達的外國企業家下飛機後直接就被送到了航展現場。這位企業家在航展當場拍板購買了一架公務機。據説這位企業家就是杭州道遠化纖集團董事長裘道遠,而那架花費了6000多萬元購置的飛機被命名為“首相一號”。

  這架由中國企業家購置的“首相一號”在國內甚至國際公務機業界引發了一陣熱議——儘管這架在航展上直接拍板買來的飛機多少有些“賭氣”的成分,但它也意味著,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也擁有公務機的現實需求。

  “首相一號”交付給它的中國主人後,就被交由金鹿公務進行託管。按照行業同行做法,公務機這樣一個投鉅資購置回的高技術交通工具需要有專業公司和人員進行日常運作和保養。

  “對於中國公務航空,‘首相一號’的出現是個標誌性事件。他從觀念上引領、帶動起國內企業和先富階層,讓他們對飛機有了直觀感受,知道原來中國也可以有公務飛機。”方新宇説。

  儘管早期購買飛機的人和企業多少都有面子上的考慮,也用公務機做一些招待性的飛行,“但畢竟這是一個商人的群體,商人最能發現和捕捉價值。無論是用作招商引資,還是企業合作中展示企業實力,公務機發揮了高效交通工具的價值。”他説。

  “至於其中出現的炫富等現象,那又另當別論。使用得不妥當不是公務機本身的問題。”他説,中國公務機市場的客戶已由二十年前的外國公司,變成中國客戶為主,需求不斷提升。“中國公務機市場歷經二十年成長,最現實的驅動力來自類似這些為促進企業業務發展的商務出行需要。”

  公務機的中國式探索

  2011年日本福島大地震,成田機場在震後再次短暫開放的時間裏,第一架起飛的就是金鹿的公務機。地震當時,原本計劃起飛的飛機正在準備進場,而客戶還在趕往機場的路上,那次激動人心的飛行是總部與機場緊密協調後出色完成的緊急起飛。

  曾經有客戶提出一項很有挑戰的飛行任務——要包機飛抵喜馬拉雅山南麓小國不丹。

  考慮到當地海拔兩千多米的帕羅機場位於由五千多米山峰環抱的河谷中,公司派出由領航員和有經驗飛行員組成的先遣隊進行了預先飛行,“飛機進場幾乎是貼著山飛進去的,安全著落,客戶心願達成。”方新宇説。

  這樣有挑戰性的飛行對於一個公務機公司來説已經成為日常的商業任務。事實上,他們也承擔著為國效力、救人性命的社會責任——2008年,運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重要救援物資飛赴汶川地震災區;2010年,急救包機將菲律賓劫持案件中受傷的香港同胞送回,以及運送被日本扣押的詹其雄船長返回祖國;2014年,執行國家越南撤僑救援任務將16位重傷同胞轉運回國……

  “在國家需要、人道主義任務面前,我們優先做好保障,不講條件。”方新宇説。

  “未來的中國天空,公務機的成長遠沒有定型,空間是無限的。”他説,金鹿最新推出的“分時共用”就是一種創新探索。

  他解釋説,“分時共用”就是讓客戶不需要購買飛機,也能擁有機主般的飛行體驗——客戶可以預先購買飛行時數來選擇機型、靈活安排出行,卻不必因為購置飛機而佔用大量資金,免於自有飛機帶來的種種費心費力。

  那次48小時往返北京和愛丁堡的機緣,讓郎朗成為“分時共用”計劃的第一人。“時間機器”一樣高效的公務機和專屬休息空間,讓往返于兩場重大演出的郎朗狀態從容。

  公務機要如何在處於成長進行時的中國天空“飛”得從容不迫,探索始終在途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