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望相助 親如一家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31: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共和村鄭家莊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村莊。全村125戶、525人,分別有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共7個民族。

  多年來,這個村的村民團結互助,相互交融,和諧相處。近日,記者實地踏訪鄭家莊,走村入戶,切身體味了這個多民族村莊群眾之間“守望相助、親如一家”的氛圍。

  “眾籌”團圓飯

  鄭家莊有兩個村民小組,村民選出了兩個小組長,分別是藏族同胞楊秀弟和漢族同胞王慶榮。

  在村民活動室旁,一個藍色的鋼架設施略顯簡陋地搭起了一個吃飯聚餐的活動場所。見到這樣一個設施,記者憑經驗問王慶榮:“這是村民辦紅白喜事時吃飯的地方吧。”

  王慶榮的回答引起了記者的濃厚興趣:“這不僅是村民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更是我們全村人每年中秋節吃團圓飯的地方。每年中秋節晚餐,全村男女老少都要來,可熱鬧哩。”

  鄭家莊今年中秋節是來的人最多的一年,出嫁的媳婦兒,帶著女婿和孩子回來了,出外打工、讀書的年輕人帶著同學朋友回來了,整個中秋團圓飯一共辦了將近100桌。

  中秋節那天下午3點多鐘,村民就聚起來,把酒言歡,其樂融融。這是由鄭家莊村黨支部倡議的一個“眾籌式”聚餐,每年辦一次。

  中秋節團圓飯,怎麼籌辦?“村裏家家戶戶湊份子唄!有肉的湊肉,有蔬菜的湊蔬菜,有錢的湊錢,團圓飯就成了,簡單得很!”王慶榮説。

  今年,村裏的中青年協會和陽光文藝隊“主廚”中秋團圓飯。村裏條件好的、經商的家庭出錢購買豬和牛,蔬菜則是來自鄭家莊的家家戶戶,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

  當天晚上,全村村民和外來的親朋就在濕地公園邊的活動廣場上圍桌坐定,七八百人開始歡慶中秋。夜幕降臨,姑娘和小夥既跳藏族的“鍋莊舞”,也跳白族的“霸王鞭”,其樂融融。

  藏族同胞何國祥是鄭家莊黨支部書記。他説,不但中秋節有團圓飯,正月初六也要這麼吃一頓。這不是簡單的吃飯,而是促進村民間的溝通和交流,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召開村民大會,就全村的整個發展向全體村民彙報,徵求意見。

  徵地“零成本”

  在鄭家莊村口,一個濕地公園頗具規模,公園裏小橋流水,美人蕉生機盎然,三五個老人坐在涼亭下閒聊。

  記者了解到,作為洱海的源頭區域,鄭家莊濕地公園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污染,減輕洱海的污染負荷。

  “但作為一個生態公益公園,産生不了經濟效益,徵地會不會困難些?”

  王慶榮笑了:不存在,在我們鄭家莊,凡涉及公益集體用地,徵到哪家的是哪家,不需要補償,也不要做什麼工作。通知到就行了。

  於是,300多畝土地順利就成了生態公園。

  王慶榮還説道,幾年前的一個修路項目,其他村還在受徵地之困時,鄭家莊已經熱火朝天干上了,“不僅高高興興交出地,還生怕投不了義務工。”

  “會不會有些人家地徵多了影響了生計?”記者表示了擔心。

  “不會,首先我們徵地很少,其次徵到了一般也是大家都會被徵到,再説了,村幹部願意吃虧,願意帶頭,各項工作也就好做了。”王慶榮回答。

  76歲的村民鄭曉東説,有村支書何國祥為榜樣,村民小組長也處事公道,吃苦在前,吃虧在前。村裏修路建濕地,村幹部都主動出錢出地,一心幹事,群眾還會計較多徵一分地?

  親如一家人

  鄭家莊村莊中心的民族文化廣場上,漢族的石獅子、白族的本主廟、藏族的佛塔等分佈在不同的角落,各民族團結共榮的痕跡已經深深鐫刻。

  村民自稱鄭家莊是“7個民族1個人”,既指鄭家莊真實的民族成分構成,也寓指7個民族團結和諧,如同1人。

  何國祥説,鄭家莊中民族間相互通婚佔60%以上,很多家庭由3個不同民族組成。藏族過藏曆新年,村裏各民族就歡聚在一起按藏民的習俗過年;彝族火把節、白族本主節,大家都歡聚在一起唱歌、喝酒、吃飯。中秋節和大年初六,全村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共慶佳節,其樂融融,這種做法已堅持了20多年。

  記者了解到,由於村寨各個民族之間、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習俗、信仰、習慣,在同一個地方各敬各神也相安無事,甚至有些儀式還互相幫助,互相“湊趣”。

  而更多的是,一家裏有好幾個民族,同樣各做各的儀式,互不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