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幹飯渠村的“團圓飯”

  • 發佈時間:2015-06-17 06:07: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初夏的傍晚,順著寧夏吳忠市主街道一直向東3公里處,東塔寺鄉幹飯渠村設施大棚群燈火通明。走進挂有“秀勤慈善傳創業園”牌匾的寬敞院落裏,幾十位回族群眾圍坐在5張大飯桌旁有説有笑,桌上烤羊腿、地三鮮、枸杞苗……十幾道菜好不豐盛。

  中間桌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身來説:“我自2009年來到咱們村,搞了280個設施大棚,做了點慈善事業,沒少麻煩村裏的鄉親們。今天召集大家吃個團圓飯。我是個外來人,借此機會在這裡給大家鞠一躬,鄉親們辛苦了!”一位回族小夥子告訴記者,給大家鞠躬的這位就是園區的主人、設施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勤。

  60歲的村民馬儒德站起身,大聲説道:“這個躬你可鞠不得,最辛苦的就是你王總了!”“對,對!説得好!”大家鼓起掌來。馬儒德接著説:“這幾年附近的村民在這裡打工,每人一年能賺2萬多元,我們很滿足。”

  “還有我們幾十個城裏下崗職工呢!”一位帥氣十足的小夥子從後面的桌子旁疾步上前,“我叫王廣,去年剛來創業園。我原是吳忠市配件廠的,企業效益不好下崗了。王總的合作社果蔬生意遠近聞名,280個果蔬大棚經營産值超過200萬元,俺媳婦現在支援我來創業園……”

  王勤再次起身説,“如果説大家日子越來越好,要感謝這幾年國家的好政策,政府支援的力度越來越大!”他介紹説,興辦園區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當地民政局的擔保貸款和農牧局的小額貸款扶持,所以他認為園區壯大後一定要回饋社會。如今,王勤開辦的園區帶動了3類人就業:60%的45歲至70歲失地村民、30%返鄉村民和10%的城市下崗工人。近年來,園區發展實現“三級跳”,從搞果蔬大棚到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再到搶佔反季節銷售的“制高點”,幫助村民和下崗職工實現年均收入增長12.6%和35.8%。

  幹飯渠村的“團圓飯”即將結束,興致正濃的村民們表演起自編自演的小節目。不是節日勝似節日,這個西部的小村落裏,笑聲不斷,歌聲不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