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經濟講述創新故事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29:1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卓勇良

  幾年前,我的學生來我辦公室,讓我感受到了浙江創投熱潮正撲面而來。當前種種跡象表明,80後和90後的創業創新活動正如星星之火一樣已經點燃。浙江仰仗天時地利人和,已率先開始引領這個故事的起承轉合,或將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當前經濟確實面臨下行壓力,但我們發改所這幾年一直堅持認為,實際狀況沒有有些人説得那麼差。一是就業總體相對較好,這在西方是衡量經濟形勢的一個重要指標;二是那些踏踏實實的企業,利潤增速雖然大幅下滑,但總體依然穩健;三是金融在封閉的市場體系中,加之中央政府對全局的把控,潛在風險暴發可能性尚不至於太大,美國學者1929年大蕭條後就認識到,金融體系不能任由市場之手左右。

  增長亮點紛呈

  活力堅實如故

  當前應該創新經濟形勢的分析框架,從新的視角看浙江經濟。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沒有必要過多擔憂“三駕馬車”的高高低低,浙江經濟活動底層的支撐及其活力依然堅實。我一位朋友雖僅經營杭州傳統名小吃,但卻用了義大利費列羅巧克力車間才有的昂貴地坪、全過程冷鏈、不銹鋼下水道等。浙江當前只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今年9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PMI指數,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下滑局面,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或現效果。進一步從浙江看,經濟增長不乏亮點。

  一是商品房銷售明顯轉好。前8個月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大幅增長15.3%,連續5個月回升。從往年經驗數據看,通常商品房銷售回暖後經過半年左右時間,房地産投資增速相應回升,這意味著4季度、最遲明年1季度房地産投資增速可能會止跌。而且,如果扣除價格因素,當前房地産投資增長的實際下滑,應該低於賬面數據。

  二是消費和服務業的支撐比較紮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速均在抬頭,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煙酒等基本生活類商品穩定增長,網路消費高速增長勢頭不減。“十一”黃金周儘管受天氣影響,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依然同比增長11%,反映消費的潛力和動能巨大。

  三是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進一步趨優。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明顯快於一些高耗能、低附加值産業,小微企業增長明顯快於大中型企業,大眾創新創業熱情高漲,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新業態新經濟影響力正在增大。

  新常態下新景氣

  長短結合看發展

  有人認為,當前出口和投資表現不佳,反映經濟下行風險很大。我們認為,分析當前經濟下行,還必須考慮價格因素和結構因素的影響。

  先看價格,三大需求均是名義增長,實際需求量的增長,可能並沒有數據顯示的那樣差。如上半年投資名義增長11.4%,比去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為12.5%,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若按行業來分,實際上一些中上游商品價格跌幅更大,投資實物量的下降,應該是低於其賬面數據的。再看結構因素,全國規上工業利潤下滑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上游石油開採、煤炭開採、金屬開採和冶煉等行業,若扣除這些行業,前8個月全國規上工業利潤增幅將由下降1.9%變為上升10.3%。調研發現,浙江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儘管生産經營有所收縮,但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就當前而言,新增就業、居民收入和單位能耗三個指標,或可作為經濟形勢的判斷依據。這相對於往常“三駕馬車”分析,應該更為妥當。新增就業反映經濟活動的繁榮或者收縮;居民收入反映經濟發展的最終成果且決定了消費的支撐強度;單位能耗則是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和産能利用的重要信號。

  實際上,浙江這三類替代指標表現還不錯。就業方面,從人社部調查看,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城市求人倍率在1以上,崗位需求多於求職人數,與2009年農民工回流潮有較大不同,我省高校畢業生創業、農民工選擇性就業規模顯著放大。收入方面,上半年全省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8%,儘管低於GDP增速,但考慮到GDP結構及數據品質問題,收入增長不一定低於GDP。更為重要的是,浙江居民收入來源中,財産性收入佔比相對較高,參考王小魯的研究,這部分收入可能嚴重低估。環境能耗方面,在四換三名、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推動下,我省高耗能行業發展受到較大抑制,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另外,儘管統計局公佈的一些數據顯示疲軟,但一些民間調查數據卻不乏亮色。如百度追蹤的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已連續三個月反彈,阿里巴巴整體網售商品價格(aSPI)已連續8個月超過6%,大幅高於統計局公佈的CPI數據。豪華酒店消費的清華銀聯智策指數創下歷史新高,表明中産階級並未感到經濟寒冷。這些調查或許不一定全面,但考慮到電子商務、網路經濟和大數據扮演越來越重要作用,其所反映的資訊不容忽視。

  我所研究認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關鍵,就是必須跳脫凱恩斯的“三駕馬車”分析框架,把視角放到決定中長期供給需求位置的生産函數上來。一個理由就是,我們進入新常態,過渡到經濟理論上,實際上就是處於一個長週期向另外一個長週期過渡的時點,生産函數的各類參數,都在發生重大變化。如果像往常一樣,僅用需求端的“三駕馬車”數據來判斷和預警,應該是不全面的,甚或南轅北轍。在這一重大轉型階段,長短結合十分關鍵。

  天時地利人和

  創新熱潮涌動

  中長期看,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同經濟增長取決於新增勞動力數量、有效投資規模及技術進步。這進一步表明,我們提出的創新分析框架看浙江經濟形勢,是具有宏觀經濟理論支撐的。參考國際經驗,1956-1973年,日本GDP年均增長9.2%,之後顯著回落,1974-1991年,年均僅增長3.7%。1951-1960年,聯邦德國GDP年均增長8.2%,1961-1970年回落至4.4%,1971—1991年進一步回落至2.7%。1966-1995年,南韓GDP年均增長8.4%,1996-2011年回落至4.2%。實際上,經濟增速和經濟健康程度之間並無必然聯繫,相反,回落後的日本、德國等經濟體的制度安排和民生,更趨成熟完善。

  技術進步是決定中長期經濟增長的最根本因子。而這一因素,我們已能觀察到正在浙江陸續發生之中,浙江正在開啟創業創新之先,得出這樣的結論或許並不為過。僅僅在杭州,就集聚了挖財、51信用卡、銅板街、盈盈理財、仁仁分期、同盾科技等一大批創業團隊,吸引了紅杉資本、IDG等國際風投大佬的注意。有理由相信,浙江的民營經濟優勢正在創造又一個80、90奇跡。這裡既有複製上世紀80、90年代奇跡的比較,也有80後和90後創業者主導並推動時代發展的意思。

  為什麼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新經濟、新業態在浙江如此受追捧,並很快形成燎原之勢?關鍵在於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所謂“天時”,即浙江産業結構恰好適應了我們這個時代。從國內外産業變動規律看,一般遵循輕工業生産——重工業生産——大眾消費服務——IT革命四個階段發展。如果把視野放得更遠一點,會發現浙江直接從輕工業生産跳到消費品服務階段,一定程度地越過了鋼鐵、水泥、石化、冶煉等重工業階段。這一方面使浙江在2003年以後投資急劇萎縮,被江蘇等省份超越;另一方面,當我們進入個性化消費主導、服務業主導的今天,浙江的輕工業製造為主體的産業結構正好發揮了優勢。至於浙江的“網際網路+”,以及電子商務所依託的,正是這些昔日創下較強優勢的紡織、服裝、電器等輕工業。

  從地利看,阿里巴巴誕生於浙江,其對浙江資訊産業的貢獻,對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對年輕人的激勵,均非外地企業所能比及。更重要的是浙江毗鄰上海,人口稠密,電子商務具有物流成本較低的支撐,至於網際網路經濟與其他新業態發展的交易成本,明顯低於全國其他地方。

  從人和看,大眾消費的特徵,專業化、定制化、個性化、多樣化,其賴以生存的土壤是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從其指令的發佈到産品的研發,從市場的開拓到客戶反饋的跟進服務,要求又快又準,而這正是浙江民營企業長袖善舞的地方。

  於是我們看到,儘管經濟的基本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大企業去庫存壓力很大。然而,浙江在服務業和消費主導下、以及資訊技術推動下的創業創新活動熱潮卻越燒越旺。

  浙江未來一段時間能否維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既重要也並不十分重要。只要我們的就業沒有發生問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創業創新持續展開,投資就將具有一定水準,結構轉型與增長穩定就將較好良性互動,這就夠了。而這正是當前浙江正在發生著的故事。

  (作者係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