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數學課不如重新審度“因材施教”
- 發佈時間:2015-10-27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時評
文·高 創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數學一直是我國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標配”課程,然而在山東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卻取消了數學課,校長稱,邏輯性強的數學課程並不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這項大膽的改革也引發了不少的爭議。(10月22日中國廣播網)
其實,從學校的教學改革試點過程來看,其實際操作環節並無不妥。一來該校是通過招收的方式開了兩個試點班級,二來兩年的試點實踐至今,反饋出來的試點結果是,目前已讀三年級的兩個班學生對課程並無不適。予此而言,試點的過程無論從改革初衷、試點方法還是目前成效上來講,結果起碼沒有過多可以指摘的地方。
當然,其實公眾更大的關注點在於,以目前2個試點班的成效是否足以論證取消24個班級數學課的可行性。客觀地講,一方面,我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改革中的勇敢嘗試和突破,他們希望在教學這條河裏摸著石頭探索,這是教育工作中一份彌足珍貴的力量源泉,理應得到方方面面的呵護。另一方面,從其實改革動因來看,又避免不了一刀切和頭痛醫腳的爭議和質疑。
具體來講,爭議的兩點很明確。一是,即便2個被取消數學課的試點班級並無不適反應,將24個班級一併改革也難免過於唐突和衝動。因為,試點班級成效依然需要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同時一刀切地將24個班級一起改革,很可能忽視部分家長和學生的興趣和呼聲。二是,取消數學課的改革原由是,邏輯性強的數學課程並不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問題來了,對匹配性不強的課程是一斷了之還是改良課程使之適應學生,這是兩個解決問題的路徑。如果擇前者而行之,取消課程可謂快刀斬亂麻,但其很可能傷及無辜,難以循序漸進。而後者則相較溫和,更易被學生家長和社會接受。
如果説取消數學課程可以算作一場大膽的教學改革的話,那麼,與其嘗試教學改革,倒不如嘗試教材改革。之所以改革,無非是因為現行的教學課程當中充斥著不少超前的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而以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心理和智力發展水準來看,記憶力好而邏輯性欠缺,無法適應相應的數學內容。顯然,我們可以找到更合適的改革途徑。
尋找實踐途徑,我們不妨重新審度一下“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常説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要匹配學生的智力水準、知識能力和接受能力,但一些超前的知識體系往往讓因材施教淪為一句口號。數學老師極其明白,一二年級的學生學數的目的重點在於體會、認知和感知,那麼現行的教材體系中是否有與此相矛盾和抵觸的課程內容,課堂內外教師是否額外發揮補充超前的教學內容,學生家長是否急切地教會孩子加減乘除?如此種種,不都是在與“因材施教”唱對臺戲,改變教育觀念,重新審度因材施教,或許才會讓被取消的數學課死而復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