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追高收益産品 別“饑不擇食”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29:15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週末,央行再次宣佈“雙降”。自2014年11月22日以來,央行已6次降息、5次降準了。一系列降息之後,很多市民已無法容忍自己的錢躺在銀行裏吃低息。“降息大大加速了儲戶投奔理財和消費的步伐”,天津某城商行行長昨感嘆。為了讓錢袋子不縮水,一些人甚至“饑不擇食”地跑步擁抱一些高收益品種。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提醒,提高收益是要付出代價的——要麼提高産品的風險等級,要麼降低對産品的流動性預期,投資者應權衡利弊,不要被那些趁機打著“高收益、低風險”旗號的機構給忽悠了。

  投資P2P看準平臺和項目

  “一向保守的我,也拿出四五萬元投資P2P了”,天津大學的何老師在微信群裏感嘆。她的經驗是只買那些知名的、有銀行或大電商等“土豪東家”背景的P2P平臺産品,認為相對安全。記者昨在陸金所、金匯微金、招財寶等一些知名P2P平臺看到,相對高收益的産品確實遭到瘋搶。“受系列降息影響,P2P平臺的普遍收益率還將下行,但相對於銀行理財仍具優勢。”金匯微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P2P平臺上的融資項目有其宣傳得那麼好嗎?本市一家科技小巨人企業老闆説,他身邊還沒人利用P2P融資,“哪怕貸款利率上浮20%—30%,還是寧願從銀行借錢,對P2P平臺不是很放心。”也有行業內部人士透露,目前90%以上的P2P平臺其實並不賺錢,渾水摸魚者不少,很多平臺跟風推出的“債權轉讓”項目更是存在虛假債權或債權重復轉讓之嫌,監管層面也有對其叫停的可能,所有這些風險因素投資者都不應漠視。

  網際網路信託兌付風險自擔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信託産品一向“性格高冷”,高達100萬元以上的投資門檻,讓尋常投資者望而卻步。但是,眼下已有機構用“網際網路+”把信託的規格拉了下來。記者登錄高搜易等投資平臺發現,“10元起投,預期年化收益8.5%以上”的“信託寶”産品,已賣了一期又一期。平臺公開資訊顯示,這些産品的投資期限一般為3個月至1年,而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10%。

  自稱是“國內信託第一流轉中心”的高搜易平臺服務人員告訴記者,信託寶“從本質上是一種債權産品”,是信託投資人將信託受益權向第三方進行質押,平臺據此配合産品的時間進度包裝成不同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與投資者進行的“一對多”對接融資,“平臺提供了風險備用金,但不會兜底”。這意味著,一旦發生兌付問題,投資者只能風險自己扛。

  鑽石投資非專業莫入

  若非親眼目睹,記者很難想像貌似高在雲端的鑽石投資居然也在天津的一些小眾圈子裏火了起來。上週末,圍堤道某大廈內,幾十枚1克拉以上的裸鑽被一眾投資者“領走”。一位不願具名的女士告訴記者,這幾年鑽石價格每年都有10%以上的升幅,重量、顏色、凈度和切工達到一定級別的裸鑽,中國黃金旗艦店還承諾“實時回購”,變現有了著落,很是吸引了一些高收入人士。“鑽石投資是需要一定專業知識的”,天津珠寶行業流通協會相關人士提醒,鑽石的凈度、切工差之毫釐,價差可達數萬元。這位人士還表示,1克拉以上的裸鑽才具投資價值,而且,鑽石屬於長期穩健投資品,投資者肯定要做好“犧牲流動性的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